【本報訊】臺北市長柯文哲27日上午出席酒駕醫療介入發表記者會,柯文哲在致詞時提到,希望盡快把整個臺北市關於酒品跟毒品相關,對整個社會的傷害跟損失,降到最低,這是北市府要去努力的。 柯文哲首先向地檢處表達感謝,他強調,跟酒或毒品有關的入獄人數,大概在全臺灣佔75%,所以監獄人滿為患,這個監獄人滿為患是一個很大的社會成本,所以到底政府機關要做哪些事,答案是政府要做民間不敢做、不想做、不能做的事情,柯文哲強調,自己是台大醫學院出身的,酒癮跟藥癮,一般的醫學中心對這個主題沒有興趣,因為也沒有什麼健保給付,對醫生而言,如果花出同樣的勞力,看門診、開刀、手術都能賺錢,去處理酒駕、藥物、藥品的卻沒有收入,意願就不高,柯文哲說,當時有拜託衛生局跟聯合醫院,因為事實上這是替國家做事,所以醫生的pay(薪水)不要因為做這個工作,反而少掉收入,柯文哲強調「皇帝不差餓兵」,也就是皇帝不差遣飢餓的士兵,所以一定要足夠的收入。
柯文哲說,第一點不能把酒癮跟藥癮當作犯人,要當作病人來處理,長期而言效果會比較好,第二點,酒癮、藥癮對這個國家是很嚴重的社會損耗,所以一定要處理,不要去幻想民間會幫政府處理,或是道德勸說都沒有效,一定要國家扛起來處理,因此需要社會局、衛生局、法務局,從警察到地檢處,甚至到監獄、醫療院所,要有一個整體規劃,目前這個業務則是由衛生局黃世傑局長做召集人,至少把它整合起來,柯文哲也說,要去拜託地檢處,錯事拜託各個單位的,還是要去拜託人家幫忙,柯文哲也再次感謝地檢處的配合。
柯文哲說,事實上酒癮,到底哪些人需要進來indication criteria,叫定型組,到底是不是酒駕一次,就要抓進來進行一整套治療也不一定,應該是有酒駕發生了,最好透過地檢處篩選,挑出需要的,就是說找來治療成本效益比較高的,或是說不治療再犯率很高的,至於怎樣做會比較有效率,這還是一個科學問題。
最後柯文哲強調,酒駕跟毒品是臺灣社會很大的問題,特別是酒駕對他而言特別有感觸,當年在當創傷醫學部主任,部裡面的主治醫生曾御慈,柯文哲說,其實對自己來講一直是一個陰影,因為當時在開刀房怎麼治療,是在開刀房裡面當場決定,後來只有肚子打開止血,腦袋沒有打開,因為當時自己就判定,這個大概就不回來了,所以作為重症醫學的專家,在第一瞬間要決定自己認識的人的治療方向很痛苦,柯文哲說,常常替別人做醫療決定很容易,但替自己的朋友或親人,做醫療決定,這蠻痛苦的,他強調,這個對他來講也是一個nightmare(夢魘)。
柯文哲說,對酒駕他特別有感觸,所以還是拜託黃世傑局長對酒駕跟毒品的問題,要有個整體的規劃,在市府裡面,跨局處可以處理的就處理,如果要拜託人家的,比方說到三軍總醫院或是地檢處,再拜託別人來幫忙,
會前媒體聯訪階段,有媒體提問醫療介入酒駕,是否為第一個,柯文哲回應,不要把毒癮跟酒癮當作病人,會比當作犯人的長期效果會比較好,媒體追問認同卡怎麼沒有加到這一項,柯文哲表示,這個要加的話要加太多,當時只是先寫幾樣,像昨天洪士奇就把不酒駕自己加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