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布思藝~四頭四尾藏幸福客家文化

 

      【本報訊】 四頭四尾?那麼厲害,豈不就是要具備三頭六臂!傳統禮教的規範,客家女孩們各個懂得四頭四尾,「灶頭鑊尾」、「針對線尾」、「田頭地尾」、「家頭教尾」,正是描述客家婦女的日常,勤勞持家帶起家庭的幸福滋味。

       臺北市客委會今年度文化到校列車,將客家人傳統四頭四尾勤勞持家的品格教育,與現代生活教育結合,讓學生體現父母的忙碌與辛勞,並學習家事分工。傳統禮教走進現代,呈現出不同的風貌– 父母共同分擔家務,孩子參與幫忙,讓家庭情感更為緊密。

       臺北市客委會表示,早期農業社會,勤奮的客家婦女不僅要在田裡幫忙農務,利用空檔之間,還可以張羅一家大小的三餐、整理家務、照顧公婆、陪伴孩子念書…客家媽媽們忙碌的身影,深深印象在孩子們的腦海。客家人勤勞持家的精神以及家人之間情感的凝聚,反映在現代社會,正是幸福家庭重要的根基。今年度客家文化到校,以班級尋寶的型態,帶領學生體驗父母的辛勞,尋找幸福家庭的重要元素。

       客家文化到校列車在8/29正式啟動,並將自八月起,展開60場次的校園巡迴活動,安排生動的故事引導,並將四頭四尾的家庭禮教化成有趣的尋寶遊戲,讓學生親自體驗,感受父母的辛勞。四單元的尋寶,從田園印象派開始,透過圖片動作,認識農業時代的農務工作,並安排插秧任務,體驗彎腰工作的辛勞;第二單元慈母手中線,結合客家藍衫勤勞的意象與智慧,安排穿線(幼兒)或編織(小學)任務;「花草妙煮意」單元,則是讓學生認識客家人的生活智慧,並完成柿染筆記書。最後以成語連連看總結評量,也學習客家諺語。

       搭配祖父母節,記者會中,臺北市客委會特別邀請小朋友的(外)祖父母一起參與,由阿公阿婆協助孫子女,完成插秧體驗、鈕扣穿線等任務,祖孫同樂,也代表客家勤勞持家精神的傳承。現場並規劃客家媽媽手工獻藝,各種針線活作品,客家點心,花草植物,展現針頭線尾,灶頭鑊尾的功夫傳承;老照片介紹農業時期客家婦女的勤勞身影。讓現場師生有更深切的體認。

       文化是一連串生活的結晶。從感受父母的辛勞,學習體貼父母,分擔家事。客家文化與現代生活教育結合,感受文化帶來的美好,也讓孩子從文化學習中,習得更美好的生活與品格教育。開學了,一起期待客家文化到校列車開進校園,107年客家文化到校服務各校巡迴活動行程及體驗單元,歡迎至活動官網瀏覽,活動網址: http://www.hac.gov.taipei/ (點選客家布思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