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臺北市長柯文哲31日出席「2018臺北3C電器空調影音大展」,他表示,未來慢慢的,整個政府會成為產業發展的帶動者,今天臺下坐著很多重要公會的領導者,也希望大家可以思考電器智慧方便化和節能減碳,用電要省、報廢的時候要能大量回收,來減少垃圾量。
柯文哲說,臺北市電器公會從民國35年創立,到現在72年了,這72年來,服務公會的會員和臺北市民甚多,也是臺北市很重要的公會組織。電器公會每年都會舉辦很多大展,像是3C電器大展還是音響大展,很努力的在促進產業發展,去年450個攤位,銷售額大約12億,那今年是500個攤位,想必營業額會再往上衝。
他接著說明,以臺北市長的角度來看關於電器的發展,大概有兩個原則,第一、臺北市的願景就是宜居永續城市,當時在討論臺北市的目標到底是什麼,他就說,政治應當是落實在人民生活的每一天,不用打高空,直接寫移居、永續就可以了。宜居的意思就是我們自許希望成為華人社會最適合居住的地方,可是要成為一個最適合居住的地方,那就是要方便、舒服。
柯文哲進一步說到,所以很清楚的,整個電器的發展就是走向智慧化,就是要用起來很方便,電器如果用起來不方便那大概就有問題了。也因為要求電器要方便,所以電器應該要是充滿很多創意的產業,他相信,在未來會以方便為導向,不斷地創新,這應該是電器的發展方向。
他繼續說,另外一個原則比較特別的,因為最近用電的問題引起很多討論,那在市府裡也有討論,未來10年臺北市大概有兩個超大的建設,一個是環狀線,我們算過整個環狀線,就是中環段,大概今年年底會完工,整個土建機電都完成了,已經在試車了,大概選後就會正式營運;那南、北環段正在行政院審,東環段的可行性評估今年年底也會完成,所以未來環狀線會由府級直接管控,所以將來環狀線的工程進度不會像過去一條捷運蓋10幾年,會避免這樣的問題。
柯文哲接續談到,環狀線在建構過程當中,有一個TOD(以交通為導向的都市計畫),所以將來整個臺北市的都市計畫會按照那個環狀線、萬大線、東延線,我們會做一個重新的思考。關於另外一個超大的建設是學校的校舍,因為從民國57年開始實施9年國教,到今年剛好是50年,所以當年蓋的那些國、高中校舍,大概在未來的10年會全部更新。
他最近在思考,電力需求增加是必然的,但是另一個是反過來的是節能減碳。最近他看了全球經濟發展的趨勢後,發現英國是一個滿特別的國家,以人口計算的話,英國的GDP在成長,但是平均用電量是下降的,所以這個國家一定有特別的地方,他認為可以做為臺灣的參考,因為整個臺灣的能源有97%要依賴進口,所以在能源不是很充足的狀態下,增加電力供應是一個邏輯的思考,另外一個是走向節能減碳。他笑說,這已經和英國駐臺大使約好了,會再向他請教相關問題。
柯文哲說,所以在整個環狀線的都市計畫和大量需要修繕的國、高中校舍情況下,節能減碳就會被列為很重要的邏輯思考,他相信未來的電器發展,節能減碳應該也會是很重要的思考。他說,減碳是一個很重要的循環經濟,就是等電器壞掉報廢的時候,絕大多數的零件都可以回收,所以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