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文書看見台灣版「神鬼奇航」

 【本報訊】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在鄭成功文物館辦理的「契紙非凡―南瀛古文書特展」,展出一張官方執照,道出200年前在台灣勢力強大的海盜「蔡牽」與當時居民的故事,這位逍遙海峽間的海盜當時呼風喚雨的程度,比起傑克船長不遑多讓。
 「契紙非凡-南瀛古文書特展」除了展出鄭成功文物館所藏珍貴的新港社雙語古文書典藏,也情商國內多位收藏家出借橫跨清康熙年間至日據時期的財產賣契、典契及鬮書等不同古文書,透過這些珍貴豐富的第一手資料所蘊藏的故事,重回300年前的台南,認識各族群先民在這塊土地上的生活軌跡與經濟活動,見證台灣與世界各國互動發展的歷史過程。
 文化局表示,鄭成功文物館典藏,嘉慶11年(1806年)12月福建台灣府鳳山縣發給,由官方再重新發給新的土地所有權狀文書,記錄當時海盜蔡牽肆虐台灣南部民眾之後,由官府重新發給土地所有權狀證明文書的痕跡。這張土地所有權文書格式原為官方「信票」文書的格式,但是海盜肆虐後相關土地文書格式用紙缺乏,於是就用「信票」用紙充當土地所有權狀的「執照」來使用,直接用墨書書寫「執照」二字、並將「信票」蓋掉,以達物盡其用的效果,由「署福建臺灣府鳳山縣正堂加十級紀錄十次陳」的官吏簽發給民眾收執保存。
 據考證,明、清時期有許多海盜橫行於中國福建與台灣、澎湖一帶。「蔡牽」是出身在福建同安的河洛人,他於清代乾嘉年間活躍並稱霸長江以南的台灣海峽地區,是當時華南地區的海盜首領。他甚至曾在台灣北部滬尾(今淡水區附近)建立政權,年號「光明」,號鎮海威武王,並持有「光明正大」玉璽,建國之後,長期與清軍交戰於海峽兩岸,並對當時的社會有重大的影響力,許多地方商人、世族都向他繳交保護費,包括艋舺的張得寶、清水的蔡源順、台南府城的林朝英、金門的黃俊及鼓浪嶼的黃旭齋等地方首富,都持有蔡牽准予掛在船頭的通行憑證或黃色「免劫」令旗。
 文化局指出,從這張執照可以看到台南居民因海盜侵擾所造成的家園與財物損失,嘉慶九年4月蔡牽劫掠台南鹿耳門地區,地方官吏無力圍勦,民眾攜家帶眷外逃,官府平定海盜後,除了原有繁榮的街市被焚,民眾原有存放家中的房地及產業所有權資料也都散軼,為保障權益,民眾向官府申請土地所有權文書登記,再由官方針對原房地所有權人歷年來繳稅的紀錄,作為重新申請所有權文書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