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恭:民進黨誤讀大陸對台表述爭議

  【本報訊】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本次全國人大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未提和平兩字,受到台灣媒體及政界注意。接著,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全國政協分組會議時指出,“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有了和平兩字,又獲台灣輿論重視。

  中評社就此採訪中國國民黨長期主管大陸事務的前副秘書長張榮恭。他說,習、李的措辭都是中共對兩岸關係既定的方針政策,相輔相成,毫無扞格,陸委會主委邱太三卻視之為“爭議”,並稱已由習近平定調,這反映了蔡英文當局對中共對台政策非常欠缺了解。
  
  又如政協主席王滬寧參加人大會議分組審議時,也是只提祖國統一而省略和平兩字。外交部長王毅在“兩會”記者會上的說法則是和平統一。至全國政協閉幕前通過決議表示,“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這些相關措辭沒有任何矛盾,均具邏輯,更非爭議。
  
  張榮恭說,蔡團隊掌權已達八年,竟仍未能知悉大陸所稱祖國統一及和平統一的辯証關係,令人吃驚,無怪乎八年來台海局勢愈加失去和平穩定。而蔡團隊尚且被部分海內外人士稱為所謂穩健,那麼即將上台的賴清德人馬就不能不更令人疑慮了。

  張榮恭指出,祖國統一或祖國完全統一,乃中共對台政策的最高目標,是無論用什麼方式都必須實現的,其中以和平方式為首選,所以大陸迄今強調“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若和平方式受阻,以致無法實現兩岸統一時,非和平方式就會成為考量了。這就是為什麼蔡英文的八年裡,武統聲音從無到有,乃至於大陸軍事首長當面向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表示,如果台灣分裂出去,大陸將“不惜代價,一定打到底”。如此情況在馬英九時期是不可想像的。
  
  大陸是在此一底線上,主張及推進和平統一,謀求避免武力統一。蔡當局卻糾結於大陸提及統一時,加不加上和平兩字。這是對中共對台政策的知識性無知,難怪一直無法穩定兩岸關係。
  
  張榮恭指出,從2002年起至今,每五年一次的中共代表大會報告,包括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歷經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三位總書記,各次黨代會報告對於兩岸關係的目標,都用同樣一句話來概括:“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亦即繼港澳回歸之後,兩岸非統一不可,所以2023年12月習近平當面告知拜登,“中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並盼美國支持中國和平統一,同時重申針對“台獨”而不放棄使用武力。

  2022年8月發佈的中共對台白皮書也說,和平統一是“第一選擇”。意謂不得已情況下將有第二或其他選擇。又2005年3月大陸制定的反分裂國家法已明文規定,當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時,將採取非和平方式。那麼試問:民進黨拚命倚美抗中,難道不是在刺激大陸判斷和平統一的可能性不斷喪失而須考量非和平方式嗎?
   
  當年中美協商上海公報時,周恩來即向季辛吉說明了為何台灣問題只能爭取和平解決,而不能承諾和平,因為必須台灣有意願才可和平解決。近年民進黨執政期間,不斷“去中國化”、打壓兩岸交流合作、阻撓兩岸融合發展、推行“台獨”,以及美國打台灣牌來對付中國大陸,非和平方式也就會增加在中共對台政策的成份中。過去國民黨執政期間從未聽聞的武統聲音,近年才會在大陸社會擴散開來。
   
  張榮恭指出,民進黨若以為只要大陸不改和平統一,即可藉和平兩字投機,堅拒政治談判來阻卻統一,加上美國以反對片面改變台海現狀為由來抵制大陸推進兩岸統一,那麼兩岸就能維持和平不統、和平“台獨”。這其實大錯特錯,反而促使大陸加重考量非和平方式。唯有台灣正面回應和平統一,才能有效維護台海現狀,達成和平穩定,並以漸進步驟邁向兩岸融合發展。

  張榮恭認為,當前兩岸雙方當局的關係是統獨對立嚴重,稍有不慎,就恐引發危機升級。以214金門撞船事件來說。蔡當局迄未提出證據證明其執法沒有過當或失誤,尚圖憑藉抗中一招,十分不智。國台辦主任宋濤抨擊該事件是“民進黨當局無視大陸漁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惡性行徑,我們絕不容忍、絕不姑息”。由此來看,一旦該事件的性質變成是“台獨”政權造成兩名大陸平民喪生,陸方必採制裁措施,台方就恐付出更大代價。須知,只有抗中言行而無“和陸”本事,是保不了台的。
  
  總體而言,台灣執政者愈是輕忽大陸對兩岸統一的意志與決心,愈是無法獲得和平。這不是中共高層強調統一時有無加上和平兩字的問題,而是兩岸能否在排除“台獨”選項下良性互動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