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綠色和平全球海洋專案團隊想與分享一個令人憂心的海洋現況。秋季原本是臺灣人最喜愛吃海鮮的季節,但今年松葉蟹產量大減,龍蝦更已經被列入「避免食用」的紅色名錄,原本我們熟悉的豐饒大海正在發出強烈警告!
海洋的生態系已瀕臨瓦解,大量的物種正在面臨存亡危機。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調查發現,白令海(Bering Sea)東部成年松葉蟹和未成熟母蟹數量,來到近 50 年來最低1,而美國阿拉斯加的松葉蟹更在三年內從 80 億隻減少至 10 億隻。隱藏在大量物種消失的背後,是除了氣候變遷以外,一直被漠視、未能妥善管理的工業捕撈問題。
*美國阿拉斯加松葉蟹(雪蟹)3年內產量銳減 70 億隻,當局宣布取消松葉蟹捕撈季。
工業捕撈一直是海洋生態浩劫的關鍵原因
2021 年,綠色和平發布研究調查報告,揭露被聯合國明文禁止、且有「死亡之牆」之稱的海中流網(driftnets),仍在印度洋海域出沒2;以及惡名昭彰的「底拖網」破壞型漁法,正以毫無節制方式捕撈各種魚類,重創海洋生態3。各國政府不切實際的海洋「最大持續生產量」以及未能確實管制過度捕撈,讓漁業猖狂掏空您我的海洋4。
為了遏止過度捕撈的現狀,我們需要更積極建立有效的禁止捕撈區域,完成 2030 年保護 30% 海洋的目標,讓海洋恢復生機,並阻止人類將自己推向氣候危機的深淵。
綠色和平長期致力於海洋保育,從發布報告《滅絕危機:臺灣海洋生物保育現況與建議》5、追蹤歐洲遠洋工業漁船,並揭露獵捕鯊魚的真相6,我們也致力於從生活之中推廣永續海鮮的概念,並推出《永續海鮮選購手冊》7,讓大眾可以透過自身行動保護海洋。
所幸,經過將近 18 年的努力,綠色和平持續推動的《全球海洋公約》終於在今年 3 月的時候通過。但取得共識只是開始,我們需要持續督促這項協議的落實,並確保在不到七年的時間內,達成守護 30% 海洋的目標。8
過度捕撈是生態浩劫的惡性循環,我們必須要在海洋資源被掏空之前阻止這場憾事發生!邀請您在關鍵的七年時間裡,持續與我們並肩同行,一同守護海洋!小額月捐加入成為海洋守護者!
P.S.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我們需要在 2030 年內保護至少 30% 的海洋與陸地,才能守住升溫攝氏 1.5 度的目標,避免環境走向不可逆的臨界點。請小額月捐支持綠色和平,一同保護我們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