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適老化改造~大陸讓老人自在生活

  【本報訊】陸眉報導,隨著中國大陸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的需求不斷提升,全國多地也在積極推進家庭、社區、公共場所設施以及互聯網、手機應用的適老化改造工作。在天津,適老化改造效果怎樣?未來又有哪些可以發力的方向?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硬件改造方便老年人生活

  在天津市河西區,87歲的王奶奶近幾年記憶力出現衰退,做飯常常忘記關火,“我們家幾乎每口鍋都是糊的,有一次還著了火。”王奶奶的女兒無奈地說。

  去年,當地民政部門瞭解到王奶奶家裡的情況,為其安裝了煙霧報警器,此後每次老人忘記關火,煙霧報警器都會以電話和短信的形式通知家人。

  王奶奶的女兒說,除了煙霧報警器,衛生間裡的助浴椅、防滑扶手等設施都極大地方便了老人的生活。

  在天津市河西區的某老舊小區內,由於腿部有殘疾,62歲的李福全每次下樓都發愁。去年,民政部門在樓道的墻壁上安裝了折叠式壁椅,每爬兩層樓都可以坐在椅子上休息一下。

  “不同老人的需求不同,不同家庭的改造條件也不一樣,前期我們做了大量的調研和評估,充分尊重老人的意願,做到一戶一方案。改造後有驗收,後期有維修,確保適老化設施能為老人提供真正的便利。”天津市河西區養老服務中心副主任馮磊說。

  讓“慢人群”跟上“快時代”

  “原來買票只能靠孩子,現在我自己也能買了。”不久前,今年63歲的李平下載了火車購票App的愛心版,“字體更大了,頁面更簡潔,而且電話購票的通道放在明顯位置,實在不會操作可以直接點擊電話購買,方便多了。”

  在天津,部分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還推出了“手機課堂”,每周都會有老師向老人講解如何發送語音、復制粘貼、設置密碼、手機投屏等實用的手機小知識,並會定期組織結業實操考試,確保老人們學會使用這些手機功能。

  “很多老人對於開關機、發圖片、復制粘貼、輸入驗證碼等基礎操作還不熟練,衹有幫助老人學會了這些基礎操作,App的適老化改造才能發揮效果。”天津市河西區越秀路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點站長苗宇洲說。

  有愛“無礙”,還需“瞻前顧後”

  無論是家庭、社區環境的“硬改造”,還是互聯網、移動應用的“軟改造”,多位受訪專家表示,適老化改造應避免浮於表面,不能“一改了之”,前期的調研與後續的服務至關重要。

  馮磊表示,前期調研是適老化改造的基礎,衹有經過扎實調研,適老化改造才能滿足老人的個性化需求。此外,部分老舊小區的墻體、管道等可能缺乏改造條件,未經調研貿然改造反而可能會給老人生活帶來不便。

  除了前期調研,後續服務是適老化改造發揮作用的重要保障。“適老化改造僅僅是在空間上改善了居家環境,持續的服務是幫助老人更好享受生活的關鍵,適老化改造和養老服務應該形成體系。”聚焦養老產業的小橙集團小橙科技(江蘇)總經理張傑說。

  此外,不少專家認為智能化、數字化是未來適老化改造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天津市社會學學會會長張寶義表示,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虛擬現實等前沿科技在適老化改造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相關企業可根據老年人的生活習慣、生活場景打造更多的智能化養老服務。

  同時,對於互聯網、App的適老化改造,專家表示,應站在老年人的立場做到真正適老,除了大字號、大圖標等基礎改造,還應便於下載,全流程操作簡便,除了生活類App,更多的社交類、娛樂類App也應推出適老版本,從而滿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