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家住上海閔行的台胞陳先生今年春節返台探親後,由於碰上疫情,回滬的航班一再取消。滯留台灣的他眼看要錯過孩子就讀的上海小學入學戶籍登記。幸虧上海警方破例採用視頻連線方式幫助他辦妥了認證簽名,孩子得以進行入學登記。今年以來,因爆發疫情以及台當局惡意干擾,兩岸民間交流困難重重,而視訊交流則為兩岸民眾交流開啟新模式。小到民生事務辦理,大到上海台北“雙城論壇”及經濟、科研、體育、學術、宗教交流等,都可採用視訊模式。疫情可以阻礙面對面,但不能阻礙兩岸同胞心連心。
“我們發現給高齡老人送餐,分量不宜過多,還發現老人們很喜歡和送餐人員聊天,有時候一聊就是一個小時。所以說老人更加需要的是陪伴。”“我們為老人送餐,主要通過建立社區大食堂和送餐兩方面,並特地製作了老年專用餐具……”──這是8月12日上海市徐匯區和台北市北投區圍繞社區老年人照護工作開展的深度交流。老齡化是上海和台北共同面臨的城市難題。在一個下午的連線中,上海的14位居委會主任與台北的10多位裡長通過視頻進行討論。
在上海靜安區的君倫律師事務所也竪起了大屏幕,進行視訊討論。這場交流的主角則是上海的法律工作者和台北高校的法學專業教師和學生。已經連續第五年舉辦的上海“台灣青年法律人才實踐基地”在疫情期間亦移師線上。兩岸法律界專家和青年法律人才通過兩場線上論壇,就“疫情過後的法律視角觀察”“陸資來台的困境與思考”等話題展開“雲對話”。
雲端交流形式多樣
在疫情時代,越來越多的兩岸活動通過視訊進行交流。以7月舉行的上海台北“雙城論壇”規模最大。兩岸民間交流沒有因為疫情和台當局干擾而中斷,令不少台商深受感動。上海市台協會長張簡珍認為,“雲端”交流日益豐富,包括防疫、經貿等議題,使台灣年輕人看到大陸的機遇所在。十多年來一直協助企業開展兩岸交流工作的旺旺集團品牌維護委員會主席趙宏利認為,相對於民進黨當局公開否定“九二共識”,台北市長柯文哲仍然堅持推動“雙城論壇”以視訊的方式舉行,反映了推動兩岸交流才是台灣主流民意。
視頻交流並不拘泥於傳統會議形式,宗教祭祀、書畫雅集比比皆是,各類文藝演出更是數不勝數。如兩岸王氏宗親分別在福建福州和台灣台中兩地,通過網絡視像連線共同舉辦祭拜開閩三王的祈福活動,有逾30萬人透過新媒體直播平台參與;海峽兩岸炎帝神農文化線上交流活動在湖南炎陵縣炎帝陵和台灣中華神農大帝協進會部分神農宮廟同時舉行。8月7日的觀音成道日,浙江湖州碧巖禪寺舉行了“兩岸同心,福滿人間”雲上祈福法會,台灣日月潭文武廟、新北市淨因寺、台灣高雄法興禪寺、台北陽明山妙廣禪寺、南投縣佛教協會等負責人也通過連線參加。值得一提的是,贈台大熊貓“圓圓”早前再次順利產仔,也有兩岸科研人員24小時“雲交流”的一份功勞。
惡意干擾不會得逞
兩岸學者指出,自4年前民進黨再次上台後,迄今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不認同兩岸屬於一個中國,死抱“台獨”黨綱,甚至修訂各種法規阻撓兩岸民間交流,加之今年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使台當局更有藉口阻撓兩岸人員往來。然而,兩岸交流早已深入台灣民心,又豈會因人為干擾而中斷?
上海市公共關係研究院副院長李秘認為,在後疫情時代,兩岸民間更需要交流。例如,如何在有效防疫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取得平衡;如何推進經濟轉型,以便在後疫情時代贏得發展先機等議題都值得兩岸民間共同探討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