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真實的台灣歷史文化

  大家知道清朝 諸羅縣知縣"周鍾瑄"和日本"八田與一"的不同事跡嗎?

  現在嘉義市「城隍廟」供奉的城隍爺就是周鍾瑄,當地的中、青年民眾或許都不一定知道了。你應該也不知道:

  一、周鍾瑄開闢的「烏山頭陂」,二百年後被八田與一擴建為「烏山頭水庫」及「嘉南大圳」

  二、八田與一蓋水庫和水圳的經費,是動用日本警察強徵台灣農民的稻穀而來的。日本政府任何一毛錢都沒出!

  周鍾瑄興建陂圳的經費是靠著募款,以及爭取廈門的補助款而來的!這才是真實的台灣歷史文化!

  康熙時代, 周鍾瑄是貴州貴筑人, 祖籍江西盧陵, 在1714年任嘉義縣長(知縣), 1722年任台南縣長(台灣縣), 後來被雍正皇帝調升為南京知府
當時的嘉義縣和台南縣的範圍比現在大了很多倍。

  周鍾瑄任內積極向富商地主募款, 幫台灣農民開闢陂、圳, 計達38條以上的水利工程, 灌溉農田遍及台中到台南, 啟動台灣島第一次農業革命
「陂」音「卑」, 築堤截流貯水成潭稱為「陂」; 「圳」音「鎮」, 引水灌溉入田的溝渠稱為「圳」。

  但是現在台灣人完全忘記了周鍾瑄; 周鍾瑄開闢的「烏山頭陂」, 動員農民開挖的圳溝不計其數, 二百年後被八田與一擴建為「烏山頭水庫」
八田與一蓋水庫和水圳的經費, 是動用日本警察強徵台灣農民的稻穀而來的, 日本政府任何一毛錢都沒出。

  周鍾瑄興建陂圳的經費是靠著募款, 以及爭取廈門的補助款而來的, 清政府沒有從台灣拿走任何錢, 還撥款補助。

  八田與一供水灌溉後, 用低於市價三分之一強徵農民稻米, 運回日本供日本人享用。周鍾瑄供水灌溉後, 農民增產的稻米全部留在台灣農民手上, 吸引更多福建人和廣東人來台開墾, 成為本省人的祖先。

  現在台灣有些政客盲目吹捧八田與一, 卻徹底遺忘周鍾瑄;台灣人喝台灣水, 吃台灣米, 卻不知水和米怎麼來, 只會盲目吹捧日本人。

  PS:嘉義市城隍廟里供奉的城隍爺就是周鍾瑄,现在即使是當地的中青年民眾或許都不一定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