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縣與成大簽署合作成立馬祖微學院

       【本報訊】「馬祖微學院」正式成立!縣長劉增應與成功大學校長蘇慧貞在成大光復校區共同簽署馬祖微學院合作備忘錄;劉增應肯定成大從2007年開始長時間對馬祖關注與研究,相信透過微學院的成立,未來雙方可以建立更穩定的合作關係,一定可以共創雙贏。現場還有「戰地轉身.轉譯再生」特展開幕,展現由成大團隊策劃,原先在南竿梅石軍官、士兵特約茶室內的成果,由國內著名建築團隊操刀的廢棄營區活化提案,呈現馬祖軍事遺產的當代價值。

     劉增應代表縣府與成大簽訂馬祖微學院合作備忘錄,表示滿心感激 與敬佩,肯定成大在校長蘇慧貞帶領下,突破現有高教體制的束縛,成立馬祖微學院,帶動地方創生、產業合作,推動馬祖永續發展,也對馬祖整體發展大有助益,非常的感謝。

     劉增應說明,成大從2007年開始,由傅朝卿教授研究馬祖戰地景觀、軍事據點遺產、建築景觀設計至歷史系田野調查等,2011出版全球冷戰文化遺產專書,讓學界開始重視馬祖戰地文化遺產。2020年成大接下馬祖戰地轉身.轉譯再生再造歷史現場計畫,2021年11月更由校長親自率團蒞臨馬祖參訪,展開創新研究旅程,充分感受校長對馬祖的重視,去年90週年校慶與馬祖酒廠合作推出「成功90」校慶紀念酒,讓全球校友都知道與馬祖的好交情。

    劉增應指出,醞釀很久的馬祖國際藝術島,今年順利推動完成,馬祖由戰地前線,歷經兩岸對峙期間到現在,馬祖很精彩且華麗的轉身,其中由成大團隊承接的「戰地轉身.轉譯再生」,是非常重要的計畫,不僅表現亮眼,更獲得德國紅點設計大獎的高度肯定,希望透過微學院的成立,讓雙方建立更穩定的合作,一定可以共創雙贏,對馬祖、台灣乃至對全球都可做出貢獻。

     文化處表示,「微學院」概念乃是由一位或多位教師組成一個工作室,帶領約二十名學生,賦予教育使命,以專業與特定的場域連結,依據場域、產業需求,擬定社會研究課題,形成核心教育理念。「微學院」可座落在城鄉任何角落,例如藝術館、設計工作室、科學實驗室、公共圖書館等,「微學院」與大學、城市人文智庫彼此共同鏈結,共同合作解決當代社會問題。

     2022年成大籌設成大馬祖微學院,一方面創立一個使命導向、問題導向、專案驅動、跨域實踐、滾動式創新的彈性學習模式與組織,二方面實踐大學國際社會責任,在國際地緣政治衝突的當下,讓世界看見馬祖戰地文化景觀的保存與活化,以實際行動連結不同資源,用豐厚學術能量與馬祖在地文化底蘊,針對馬祖軍事文化遺產進行轉譯論述、以及軍事據點改造,從戰地文化轉譯再生找尋馬祖未來永續發展的契機,對於臺灣的意義,是藉由馬祖島嶼的研究,發展國際「島嶼轉譯」的論述,藉由跨領域專業的社會實踐,扣合新冷戰時代臺灣第一島鏈的戰略位置,提升臺灣與島嶼文化的國際能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