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由前總統馬英九率領的基金會大專青年參訪團,先後走訪77據點及梅石展區,馬英九與青年們深入地下坑道,感受身處前線衝擊及藝術作品魅力,都對依海建立、內部空間變化多端表示驚奇;梅石展區透過轉譯呈現馬祖軍事遺產的當代價值,馬英九對展出內容頻頻點頭稱讚,對軍中樂園的時代意義更有獨到詮釋。
來馬響應國際藝術島的馬英九及其基金會大專青年團一行馬不停蹄,前一晚才去北海坑道搖櫓欣賞藍眼淚至晚間10時,一早8時即安排走訪主展場位於南竿四維77據點的《地下工事》,志工解說在意象上點出馬祖具高度密集的軍事坑道部署的戰地地景,進而冥想著蟄伏於地下的身體勞動及逝去的文化意象。
然後走進隱藏的地下階梯,在幽暗的坑道內部依序走訪介紹據點內曹楷智「地下的故事—永夜淘光」、利安.摩根「照理來說,應該可行」、丁建中「靜候之景:馬祖列嶼」、陳飛豪「水流之神」等4件作品。分別呈現身體勞動的軌跡、隱喻坑道內士兵生存樣態的植物裝置、島嶼霧氣的捕捉及影像採集、探索信仰文化的影像裝置等。訪客們身歷其境,感受據點內部震撼及藝術作品魅力,也對充分展現藝術家們對馬祖的體悟予以高度肯定。
次站在縣長劉增應陪同下,前往梅石走訪《戰地轉身.轉譯再生》策展計畫,由文化處副處長謝凱翔解說,帶領馬英九及青年團成員徒步參觀軍官、士兵特約茶室,內部有成大團隊策劃,展示由國內著名建築團隊操刀的13座軍事遺產活化提案,以及鵲橋及工兵教室等處,讓青年們親身感受戰地政務時期的軍中樂園及周邊場景。
馬英九對於軍中樂園歷史背景向大專青年們解釋此為提供軍人休憩娛樂的場域,但與日據時代的「慰安婦」有許多不同,不應混為一談,金門縣文化處有推出新書介紹這段隱晦的軍中歷史,推薦縣府購置參考。劉增應指出,特約茶室遺址完成修復後,目前是藝術島展場,展期結束後將規劃為青創基地與文化客棧,成為青年們大顯身手的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