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金門縣文化局將於8月9日下午14:00起,在文化局演藝廳3樓會議室,舉辦縣定古蹟王金城洋樓修復及再利用工程開工前說明會。由文化局邀集金沙鎮公所、里辦公室、規劃設計、監造單位、施作廠商及一般民眾到場參加。
金門縣文化局指出,縣定古蹟王金城洋樓,建於約民國十七年~民國十八年(約C.E.1928~C.E.1929),由印尼華僑王安江與元配之長子王金城僑匯三萬大洋建造,王金城於印尼經營賭場,未曾返金門,為王安江次子王金鎖協助建造,竣工於民國二十一年(C.E.1932),王金鎖與其佣人遂入住,出資者王金城本人從未居住過此宅邸。王金城洋樓建築範圍除洋樓主體與護龍外,還包含了後裙房與左外側之一落二櫸頭,皆為王金城僑匯後興建,整體建築區域為:出龜洋樓帶左護龍和二層門樓及後裙房與一落二櫸頭。
民國二十二年~民國二十五年(C.E.1933~C.E.1936),王金城之子王永傳於印尼新婚後,帶妻回金門居住於此宅邸,有生一子,於民國二十六年(C.E.1937)全家旅居新加坡,後永傳子夭折,後再生一子為王偉山,現一落二櫸頭產權人。
民國二十六年~民國三十四年(C.E.1937~C.E.1945),宅邸遭日軍侵占,王金鎖與佣人被迫搬離宅邸,直至民國三十五年宅邸才回歸於王金鎖管理,並由佣人(共2人,皆為大嶝島人,後一歿、一嫁后宅人定居於村莊)看管直至民國四十三年(C.E.1954)國軍進駐。
民國四十三年(C.E.1944)國軍進駐,為「第五軍第二○○師第五九八團」團長韓卓環駐所,因韓卓環戍守金門表現優異,前總統蔣中正躬親校閱二次,都以此宅邸作為行館招待,此團待至民國四十五年遷出(C.E.1956)。
民國四十七年(C.E.1958)金門八二三砲戰,鄰房王世昌曾躲於此宅邸1樓樓梯底下,躲避砲擊。民國四十七年(C.E.1958)~民國五十四年(C.E.1965)王金城洋樓成為工兵連材料放置場所,由一位管理工兵連材料之老士官長駐此管理。
民國五十四年(C.E.1965)鄰居王仁忠於印尼僑匯薪台幣三萬元協助王金城洋樓屋頂與牆面修繕,(水泥瓦屋頂、水泥欄杆、圍牆)至今未曾修繕過。
王金城洋樓是在2015年2月11日經金門縣政府公告為縣定古蹟,指定理由有:1、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本建築係印尼華僑僑匯所建,建於民國二十一年,並於山頭泥塑標示,且其精工精美於正立面窗砌磚花、彩磁與泥塑等裝飾,具藝術文化價值。2、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為金門僑匯建築最盛期之洋樓建築,結合南洋風格之裝飾,構法、石作磚造、拼花、正立面十分精良接縫密致,彰顯了最高水準之營建技術,且規劃宏敞,配置合宜。3、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基地範圍完整,格局甚大,含圍牆花園及附屬建築完整。4、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其配置格局與做工堪稱具地區建築史之代表性,因規模宏大,整體保存具相當之再利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