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台灣省政府7月1日解散後,2018年最後一天,福建省政府也將走入歷史。
1949年8月,福建省政府隨國軍遷駐金門。這是自1997年李登輝搞“凍省”計劃以來,兩個省政府最終在2018年解散。
據媒體報導,福建省政府表示,因“省府去任務化”及明年起不再編列預算,福建省政府於2018年12月31日結束辦理業務,所有人員調撥至其他機關,正式宣布劃下句號。
日前,台灣省政府秘書長翁明志召開省府最後一次工作報告,與即將調往金門縣政府及其他機關的員工感傷話別,大家在福建省政府大樓前留下珍貴的歷史性合照。
福建省政府表示,由於省府是憲政機關,非修憲不得廢除,因此“名銜”仍繼續存在,但實際不再運作,由原省府兼辦的金馬聯合服務中心業務於2019年元旦起交回行政院主辦。
福建省政府原有職工共22人,從今年6月起開始陸續辦理優退,或調至其他中央駐金門單位,年底人事主任翁正義等8人調至金門縣政府,最後剩下秘書長翁明誌等6人則前往行政院,但仍在金馬聯合服務中心辦公。
福建省政府還稱,由於人員大幅離退,金馬聯合服務中心的任務編組也將適當做出調整。新編組由政務委員張景森兼任中心主任、翁明志擔任執行長,下轄編制為兩組,組長分由林振查及陳朝金擔任,辦理金馬地區“前瞻計劃”及重大建設計劃相關業務、有關內政、外交、國防、兩岸、法務及僑務、經濟、交通等相關業務說明會或座談會等事項,將來如有業務增加再從其他部門徵調人員。
揭秘福建省政府
據媒體近日報導,該福建省政府位於金門,管轄範圍僅金門、馬祖,由2名衛警協助維護。此外,在台灣本島也設有“台北辦事處”,位於新北市新店區,總佔地約990平方米,一樓是規劃中的連江縣府服務處,二樓做為金門縣府服務處,三樓則是禮堂,目前完全荒廢。
報導指出,福建省政府2016年度預算書,編列了9300萬元新台幣(約合人民幣1828萬),其中人事費就佔了5300萬(約合人民幣1042萬)。
省主席目前由行政院政務委員主委張景森兼任,另有員工、技工、駕駛、工友等31人。
福建省政府演變史
打開福建省政府的官方網站,在簡介處看到它的演變歷史:省府1949年8月隨國軍遷駐金門,名義上的管轄範圍為金門、莆田、連江、羅源、長樂等縣,後來將莆田的烏坵歸金門縣管轄,羅源縣的東引島、西引島及長樂縣的東莒、西莒等島劃歸連江縣管轄,也就是說福建省政府的管轄範圍為金門和連江。
1956年7月,國民政府為適應戰時需要,統一戰地軍政指揮,實施金門、馬祖地區“戰地政務實驗辦法”,福建省政府奉令移駐台北新店,負責研究有關收復福建地區之重建計劃方案、對大陸福建地區廣播、閩僑聯繫、人才儲備及不屬戰地政務等一般事務。
1992年11月7日,金馬地區戰地政務終止,實施地方自治,福建省政府於1996年1月15日從台北新店遷回金門辦公。同年,在台灣當局舉辦的國發會中,國民黨與民進黨達成廢除省級機構共識,將省級政府組織凍結。
1999年,立法院通過地方制度法,台灣地區的行政架構變成了中央、直轄市和縣、鄉三級,省級機構徹底虛化。本來地位就低的福建省政府,更不受重視了。
由於完全與大陸的行政機構重名,所以也鬧出過笑話。據媒體報導,2012年後,金門縣政府官員就表示,過去曾有金門人辦美簽,由於出生地註記福建,被美國在台協會面試官誤以為來自大陸而拒發。
他們希望釐清“中華民國福建省”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不同;美官員則特別注意,大陸配偶入籍台灣後取得台灣護照,出生地仍註明“福建”。
省主席如雞肋,但福建省府是個特殊存在
媒體人蔡漢勳曾寫到,回顧福建省與台灣的關係,早於清朝同治年間便已設有閩台巡撫。而首任台灣長官公署的長官陳儀,便在1934年當過7年福建省主席,後來主席職位由陸軍上將胡璉接掌,並因實施戰地政務而交棒給將領戴仲玉,戴仲玉在台灣當了37年福建省主席,才改由吳金贊、顏忠誠(中將退伍後轉任福建省主席)、陳景峻、薛香川、薛承泰繼任,十足是“雞肋”的角色。
之後,還有法務部長羅盈雪、薛奇、經濟部長鄧振中、國發會主委杜紫軍、國發會主委林祖嘉擔任省主席。蔡漢勳稱,美方曾在“金門砲戰”時希望省府全面撤守,但遭蔣介石拒絕,因為他認為金馬是“反攻大陸跳板”。
1958年8月23日金門砲戰開始,據回憶,毛澤東當時表示“我們現在的方針是援蔣抗美,堅決反對兩個中國的陰謀。杜勒斯到台灣,如果我們不砲擊金門,那實際上是聯美壓蔣。我們砲擊金門,打亂了美國的陰謀,打亂了他的計劃。
1994年,時任民進黨主席施明德鍥而不捨提出“金馬撤軍論”,結果不但國民黨不為所動,連當時的台北市長候選人陳水扁也擔心影響選情,而特地飛去金門“滅火”。從歷任台灣地區領導人來看,從兩蔣、李扁至馬英九,都對金馬前線以及福建省政府存在於台灣的事實持承認態度。
比如馬英九上任後,兩岸關係顯著進展,金門和連江兩縣被台灣當局作為兩岸矛盾的緩衝區、合作的試驗區。
蔡英文上台初期,對福建省政府的問題也表過態,稱“不能裁撤,但要精簡再精簡”。省政府本來只負責水利建設、協調等事務。被蔡英文“精簡”後,職能進一步減少,沒幾個人,也沒多少事做。
但很快,蔡英文廢除象徵兩岸聯結的機構還是開始了。今年4月,行政院長賴清德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現在還有臺灣省政府很不正常,但因為臺灣省政府的名稱寫在憲法中,行政院沒有能力取消,但在籌編明年預算時,希望省政府的預算是空的。
據悉,按行政院規劃,未來台灣省政府零預算,但由於該部門還在,還是會有省主席,由政務委員兼任,形同一人機關。今年7月1日,台灣省政府正式宣告結束後,原來大部分業務由國發會承接,並在當地成立中興新村活化項目辦公室,進行後續更新整治。
臺灣共有三個省級機關,分別是台灣省政府、福建省政府和台灣省諮議會。至於原屬民意機關的台灣省諮議會,也在蔡英文上任後,僅任命新竹縣前縣長鄭永金出任諮議長,並未任命其他諮議員。
除了解散省政府外,民進黨當局上台後還執意廢除蒙藏委員會,這個機構代表中華正統地位。徹底拿掉這些機構就意味著民進黨政府與“一中”以及中國歷史做切割,是邁向實質性“台獨”的其中一步。
對此,有評論稱,廢掉台灣省和福建省之後,沒有了省級機關,民進黨執政的所謂的“中央政府”,直接統管縣級政府,豈非成了“省政府”?不管是否實質廢掉,民進黨當局無力改變台灣是一個省的事實,如有踩到大陸底線的行動,眼下的“台灣省”甚至會加速成為實實在在的「中國台灣省」。
對於民進黨當局的“台獨”言論,大陸國台辦也反復強調,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來不是也永遠不可能成為一個「國家」。我們堅決反對“台獨”分裂活動,一切分裂國家的行徑和伎倆都注定是要失敗的,都會受到人民的譴責和歷史的懲罰。這種赤裸裸的“台獨”言論,是對兩岸關係的嚴重挑釁,必將自食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