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壁」生珍藏-鍾任壁文物典藏特展於2月25日起在雲林布袋戲館一樓特展廳隆重開展,展期至5月1日,由新興閣掌中劇團第六代傳人鍾任樑團長,從先父鍾任壁大師所珍藏逾千件藏品中挑選四百餘件於雲林布袋戲館展出。
鍾任壁大師對於新興閣歷代布袋戲文物的保存,屬實戲界罕見,各種時期的戲偶,從古冊戲、劍俠劇、皇民劇、反共抗俄劇、內台金光戲、早期電視劇至現代劇等完整保存,收藏戲偶數量逾二千尊,傳統偶以泉州江加走、漳州徐竹初為主、台灣早期戲偶以彰化徐析森,內台金光偶以員林許協榮為大宗、現代偶以屏東邱文福為主,網羅各地刻偶名家作品,可謂是台灣布袋戲史上重要的文化資產。
此次特展毫不藏私,展示曾祖父鍾任秀智家傳新興閣百年戲偶、彰化巧成真徐析森所製日本武士偶、電視偶等名作及鍾任壁大師在兩岸開放後,陸續向大陸名家訂製收藏偶、服飾、盔帽、兵器等,近年來由於大陸工藝師也面臨人才與技藝凋零 ,鍾任壁大師所收藏的布袋戲藝品更顯珍稀。
鍾任樑團長表示,家父畢生除布袋戲外,沒有其他娛樂,終日與偶相處,收藏的動機,也是希望辦理展覽與大眾分享,此次特展要特別感謝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積極性藝文紓困計畫補助及雲林縣政府、雲林布袋戲館全力協助,完成父親的心願。
縣長張麗善表示,鍾任壁大師所收藏之盔帽、服飾、戲偶、輿轎等樣式種類豐富,此次展品共達四百餘件,可見鍾任壁大師除演技精湛外,更投入畢生精力於布袋戲的傳承、改革與保存典藏。鍾大師的演藝起點從雲林出發、途中全國奔走、晚年踏足世界,一生經歷輝煌,最後選擇以展覽形式重回家鄉,彷彿完成一趟圓滿旅程,別具意義且機會難得,歡迎大眾踴躍蒞臨觀展。
文觀處長陳璧君表示,鍾任壁大師出生於西螺的布袋戲世家,民國42年與排戲先生吳天來共同編創經典戲碼「大俠百草翁」,開創台灣金光戲連續劇時代,民國71年鍾任壁率先開啟台灣以偶戲與國際戲劇文化交流的大門,並積極促成1999年第一屆雲林國際偶節開辦,晚年投入台灣布袋戲教育扎根、推廣及文化宣揚,將掌中藝術帶入校園,超過70年的演藝生涯,一生獲獎無數,感謝家屬在鍾大師仙逝後的第一場展覽選擇回到家鄉舉辦,期望透過展覽一同緬懷鍾大師的不朽身影,歡迎大小朋友蒞臨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