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口湖牽水車藏(狀)文化祭登場

 【本報訊】國家指定重要民俗「口湖牽水車藏(狀)」活動於106年6月30日及7月1日在雲林口湖地區舉行,每年逢農曆6月7、8日,口湖地區將舉行燒狀、放水燈、挑飯擔等重要祭祀活動,以緬懷先人遭受水災侵襲之歷史;文化處副處長陳美燕30日特別到場參與挑飯擔儀式,盼發揚慎終追遠之精神。

文化處副處長陳美燕參與挑飯擔儀式 縣府文化處表示,口湖牽水車藏(狀)是以金湖萬善爺廟、下湖港萬善祠(蚶仔寮)、口湖四湖萬善爺廟(下寮仔)三間廟宇自發舉辦,為台灣最大型之水難祭祀活動,今年更於口湖四湖萬善爺廟(下寮仔)擴大舉辦挑飯擔活動,總計高達250擔飯擔,創歷年數量之高。參與挑飯擔的人手皆為自願參與的在地志工,是由口湖鄉3村、四湖鄉11村的村民所組成,以徒步方式將飯擔挑入廟埕,代表著散落於口湖、四湖的後代子孫以身體力行的方式緬懷百年前的共同祖先,而經祭拜後的供品將捐送給社區弱勢家庭使用,讓關懷的力量能夠持續蔓延。

今年口湖四湖萬善爺廟(下寮仔)擴大舉辦挑飯擔活動,總計高達250擔飯擔 位於口湖四湖萬善爺廟(下寮仔)的「口湖下寮萬善同歸塚」在民國95年公告為縣定古蹟,是見證172年前水災的重要史蹟,在平安戲表演過後,民眾於縣定古蹟旁舉行點燈儀式,點點燈火搭配海口餘暉及徐徐海風,場面溫馨動人,是攝影同好不可錯過的場景;另外,7月1日將有排狀、牽狀、燒狀以及追思會等活動,竭誠歡迎大家來了解並體驗雲林的重要民俗活動「口湖牽水車藏(狀)」。

放水燈儀式 牽水車藏(狀)文化祭起源於172年前(西元1845年)農曆6月7、8日,口湖沿海地帶遭受颱風以及連日的暴風雨侵襲,沿海數個村莊、約7千多名的村民於大水中罹難,清道光皇帝憐憫百姓受難,加封水災受害者為「萬善同歸」;災後又因瘟疫爆發,前後總計造成約1萬人左右的罹難人數,為口湖地區流傳至今的歷史記憶。  

民眾踴躍參與牽水車藏(狀)文化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