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安全乘車環境 桃園機場捷運AED捐贈典禮

 【本報訊】桃園市長鄭文燦4日上午至機場捷運A1台北車站,出席「桃園機場捷運AED捐贈典禮」,鄭市長表示,桃園機場捷運是國家門面,推出許多貼心服務,包括全線4G Free Wi-Fi,直達車配有無線充電設備,為國人、國際旅客留下良好印象。本次增設AED「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設備,特別感謝立遠生醫、艾多美公司、宏致集團,捐贈67套AED設備,總價值超過670萬元,廣設於機捷全線31台列車車廂、青埔及蘆竹機廠、捷運警察隊,提升機場捷運的安全性與服務等級,打造安全乘車環境。

 鄭市長說明,桃捷公司已於履勘前,完成旅客因突發狀況需進行緊急醫療等108套模擬劇本演練,因機場捷運全長51公里,平均站距約2公里,直達車行車時間約10餘分鐘,如有旅客突發狀況,可就近利用裝設於第1節與第4節車廂的AED設備急救,後續也請桃捷公司提供同仁AED教育訓練,讓設備在緊急時刻可發揮效用。

 鄭市長也就「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軌道建設部分說到,捷運系統除要達成營收平衡,另一重要目的便在提供便捷公共服務。「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總經費8,800億元,其中約4,300億元為軌道建設預算,扣除鐵路部分,捷運系統約佔3,000多億元,且預算分散於許多縣市,與過去台北捷運已投入1兆餘元相較,不及三分之一。

 鄭市長說明,台北市發展捷運建設時,興建預算多由中央政府支持,也未提列折舊,與現在較晚發展捷運的地方政府,必須自行負擔4成經費相較,並不公平,現今地方政府興建捷運門檻明顯高於過往。再以「營收平衡」觀點來看,若以捷運營收無法平衡而反對縣市發展捷運系統,也是另一種不公平,事實上,台北捷運營運運輸本業仍處於虧損狀態,仍需靠附屬事業、悠遊卡收益等才能轉虧為盈。 

 鄭市長說到,相較其他先進國家,台灣軌道建設仍有不足,以台灣整體軌道運輸而言,若將高鐵與台鐵分別視為大、小捷運系統,各都會生活圈所發展的捷運系統則用於連結高鐵與台鐵,可讓交通路網更完善便捷。在此基礎上,基隆和桃園都應發展軌道建設,結合台北及新北軌道路網,打造「北北基桃1小時軌道生活圈」。其他包括新竹縣市預計推動輕軌系統、大台中捷運系統希望連結至南投、彰化;高雄捷運系統要連結至台南、路竹等,也都是希望提升各都會生活圈交通便捷度。

 鄭市長強調,「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軌道建設計畫,希望擴大台灣的軌道建設,站在台灣整體發展角度來看,是必要且合理的投資。除了結合高鐵、台鐵、各都會生活圈軌道系統,達成區域均衡發展,也便利都市點對點的連結,有助減少小客車數量,減輕高速公路等公路系統負擔,讓台灣交通運輸朝綠能、減碳、人本、安全、效率目標邁進。

 鄭市長還說,未來行政院在推動各項軌道建設時,仍需經過可行性評估、綜合規劃審查等程序,只有達到技術可行性及財務可行性時,才會進行各項軌道建設。希望中央政府與各政黨以合理務實態度,重視區域均衡,支持捷運系統發展,讓公共運輸更便利;地方政府也會注意開源節流,並透過場站開發、附屬事業、廣告收益等,提高捷運營運的自償性,擴大公共運輸服務範圍。

 桃園捷運公司董事長劉坤億表示,感謝立遠生醫、艾多美公司、宏致集團捐贈AED(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設備,AED設備已逐步廣設於大眾運輸車站等公共場所,本次捐贈的特殊之處,便是將AED分別裝設於機場捷運全線31台列車第1、4節車廂。由於機場捷運站距較長,平均2公里多,最長超過8公里,倘民眾於列車行進中發生意外,可運用車上的AED設備,在事發最重要的5分鐘內挽回寶貴生命。

 劉董事長說,國內軌道業者包括北捷、高捷、高鐵、台鐵等,在各車站均設有AED設備,但機捷是全台唯一在旅客車廂內即備有AED設備的捷運交通線。在評估機捷各停靠站與周邊環境後,本次受贈的AED將設於全線31台列車車廂,每車2台共62台,另外在青埔、蘆竹機廠各設置1台、捷警隊設置3台,總共67台,是全國第一,首次在全線車站、全車廂配置AED設備,堪稱全台AED密度最高的行進中交通運輸工具。

 劉董事長也說,未來桃捷公司會將公共運輸系統導入IoT物聯網,發展醫療、緊急救護等服務,打造機場捷運為智慧化的公共運輸,提升機場捷運服務效能。包括桃園捷運公司董事長劉坤億、總經理陳凱凌、宏致集團執行長彭國銘、艾多美公司董事長具松謨、中保集團立遠生醫董事長周興國也一同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