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燦:想追求夢想 歡迎來桃園

 【本報訊】桃園市長鄭文燦以「台灣的新十年」為題發表專題演講,鄭市長表示,桃園具有深厚潛力,不僅充滿科技夢想,也是多元文化城市,而擔任市長的從政責任,便在適當整合不同價值,不僅除弊也要興利,讓價值與建設能同步向前,使桃園站在新的起跑點,以光速推展基礎建設、落實多元青年政策、追求環境、文化、教育、產業、交通等各項指標改善,並以「務實的理想主義」一步步實現政策,讓桃園每天都在進步,打造桃園為宜居宜業城市。鄭市長說,「如果想追求夢想,歡迎來桃園。」

新新聞「台灣的新十年」專題演講 鄭市長:如果想追求夢想,歡迎來桃園 鄭市長首先以「驚嘆號人生」提及他的人生歷程,他說,1987年《新新聞》創刊的那一年,是台灣解嚴的那一年,他從大二升大三,秉持著「台灣可以少一個工程師,但是多一個社會改革者,也許更有價值」,而由電機系轉至社會系;1990年3月參加野百合學運,擔任決策小組召集人,提出解散國民大會等四大訴求,促成1992年國會全面改選;1998年以全縣最高票9,163票當選桃園縣議員;2006年出任行政院新聞局局長兼行政院發言人;2014年當選首任桃園直轄市長。

 鄭市長也分享兩次參選桃園首長的經驗。他說,2010年第一次參選桃園縣長時,是在僅離投票日剩2個月的倉促登記下投入選戰,當時不僅黨內氣氛低落,也缺乏資源挹注,雖然最終以落敗收場,但因時程緊迫且資源不對稱,僅輸5萬票,讓眾人大感意外,更認為是一次政治的驚嘆號。也因為選戰雙方資源不對稱,猶如三國時代的赤壁之戰,因而獲得時任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稱他像是三國裡的周瑜,「只是胖了一點」,從此被各界說是「胖周瑜」。

 鄭市長提及,第二次參選桃園首長的競選過程中,已明顯感受社會氣氛開始改變,最終當選桃園市長,代表只要從政者願意堅持理想,努力讓人民接受、感動,就能獲得人民支持;也象徵每一張選票不僅僅只是選票,更代表著人民的希望、選擇和期許。也因此,在當選那天,以「選戰的最後一哩路已經結束,執政的第一哩路正要開始」期許自己,要符合人民的深切期待。鄭市長也說,從大學轉系、參與野百合學運、擔任政治幕僚、實際參與縣議員、縣長及市長選舉的人生,就像是驚嘆號,人生劇本有時難以預測,但總要做到最好。

 接著,鄭市長以「桃園學,正是顯學」分享城市治理經驗。首先,在「科技夢想.多元文化」方面,市府上任之初,便爭取辦理「2016台灣燈會在桃園」,也讓許多人看見桃園的「科技夢想」及「多元文化」魅力,市府也以許多創新措施將燈會做到盡善盡美,包括:全區無障礙設施、垃圾不落地、網路暢通、APP導覽等,創下22項第一的驚人紀錄,也讓大家看見身為交通樞紐的桃園,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也展現了市府的執政能力。

 鄭市長說,桃園平均年齡37歲,為六都最年輕、人口約有215萬人、境內有16所大專院校、29處工業區、2015年也創造稅收1,960億元、工廠登記1萬890家、公司及商業登記家數約10萬家,年工業產值3.2兆元為全國第1,是台灣最有潛力的城市。

 在「捷運時代,直達美好」方面,鄭市長說,桃園已進入捷運時代,機場捷運自3月2日正式通車以來,總運量154萬2,759人次(截至3月24日),平均日運量6萬7,076人次,遠高於預估值,通車後可強化北北桃1小時生活圈的通勤及通學機能,從機捷A18高鐵站至A12機場第一航廈站、A13機場第二航廈站約10分鐘,便利中南部鄉親出國;市府也增加周邊接駁公車、停車場及YouBike租賃站,讓桃園的交通網絡更加綿密,方便民眾上學通勤、就醫、購物,也提升桃園國際機場的服務近用度;105年12月桃園機場旅運人數突破4,100萬人,並晉升為A級機場,與機場捷運可相互加成。此外,機場捷運A1台北車站提供預辦登機、行李託運服務,是亞洲第四個、全球第五個市區提供預辦登機服務的捷運系統,相當方便。

 鄭市長表示,桃園市市民卡104年9月發行至今,已發行超過76萬張,榮獲「2016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且市民卡是一卡多用途,可以當員工卡、學生證、借書證、識別證、小額錢包、繳納規費、租借YouBike、搭乘捷運及公車等,目前也有21個社區使用市民卡作為門禁卡;市府106年3月更推出全國首創發行支援跨電信業者、且可直接下載的桃園市行動市民卡1萬5,000張,讓桃園市市民卡越來越好用。

 在「年輕人們,就是為你」上,鄭市長說明,為落實青年政策,市府成立全國第一個青年事務局,推動青年創業、公共參與、志工服務、國際體驗、青年活動及青年學習成長等各項工作,目前已完成中壢青創指揮部,規劃新明青創基地、桃園安東青創基地,及永安漁港北岸「青年體驗學習園區」;並提供「生育津貼」,每胎3萬元、雙胞胎每胎3萬5,000元、三胞胎以上每胎4萬5,000元;「育兒津貼」提供3歲以下幼兒,每月補助3,000元津貼。其他尚有醫療小管家、健康幸福家庭補助計畫等,讓年輕家庭都能「甜蜜多一點、負擔少一點」。

 鄭市長也提到,人生的夢想不該只為了買一間房,居住應該是基本需求,並讓年輕人獲得滿足,才能繼續追求更大夢想,因此,他的重要政策之一便是興建多元化社會住宅,以實現「居住正義」,尤其桃園房價約為台北的四分之一、新北的二分之一,建置成本較低,只要生活機能齊全,是北台灣最適合興建社會住宅的地方,也可吸引年輕人移居桃園。

 鄭市長說,市府透過公有土地直接興建、獎勵民間參與、容積率獎勵分回、都市更新取得、廢置營區聯合開發、包租包管、租金補貼等多元方式,逐步取得社會住宅,以「4年2萬戶」為目標;第一階段4,000戶,設置於桃園中路、八德、中壢、蘆竹等10處基地;屆時總戶數3成也會出租給經濟及社會弱勢,申請對象以「7成青年、3成弱勢」為原則,也研擬於社會住宅中興建警消職務宿舍,讓外地來服務的警消人員,能有良好的居住品質。

 在「基礎建設,光速前進」部分,鄭市長指出,市府正以光速進行桃園各項基礎建設,包括污水下水道系統、文化地標、體育設施、路平路暢、YouBike公共自行車系統、電纜地下化計畫等。其中,桃園升格前,污水下水道接管率只有6%,且因過去政府招標過程及履約管理瑕疵,形同政府被綁架,升格後市府全面推動污水下水道建設,推動龜山、復興、大溪、龍潭石門、埔頂、楊梅、北區、南區等8大污水下水道系統,「讓看不見的建設急起直追」,預計要在8年內達到60%的接管率。此外,也將興建市立圖書總館、市立美術館,並於龍潭興建桃園市立圖書館龍潭分館暨「鄧雨賢台灣音樂紀念館」,也推動「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結合周邊景點,成為重要文化地標。

 鄭市長說,市府於104年4月1日成立體育局,是六都中第2個成立體育局的城市,代表推動體育政策的決心,推動「5+2國民運動中心計畫」,興建桃園、八德、蘆竹、中壢、平鎮5座國民運動中心,及南平公園運動中心及大溪國小多功能運動中心,並成立城市球隊,包括與璞園建築籃球隊冠名合作、與Lamigo桃猿隊多方合作,讓城市和運動結合,掀起運動熱潮,發揮屬地主義精神,不僅行銷桃園,也提升市民的在地認同,吸引球迷回到球場。

 鄭市長說,市府105年成立「道路挖掘暨資訊聯合服務中心」,協調管線挖掘期程,確保路平,執行工程協調、施工管理、管線圖資智慧化、加速電纜地下化速度、協助防災及災後復原的機制等5大任務,並嚴禁使用再生料,提升道路鋪設品質及市民對道路平整的滿意度,也同步推行路平、路暢計畫;亦推展YouBike公共自行車建置,預計106年中可完成130處租賃站、2,800輛車租借服務,方便都市內短程綠色通勤及休閒,未來也將持續擴大至重要都會區、休閒區等;此外,推動電纜地下化作業,先以商圈、主幹道為優先推動路段,也針對沿海區域進行「防災型電纜地下化」,要讓桃園市電纜地下化比例在3年內提升至48%為目標。

 在「在地多元,國際接軌」方面,鄭市長表示,市府升格後重新思考地景藝術節內涵並加以轉化,讓活動結合城市特色、歷史連結、在地參與、藝術媒合,「2016桃園地景藝術節」便在新屋及八德舉辦,透過「地方覺醒」、「社區風動」、「藝術打樁」等三大主軸,推動「社區參與」、發展「在地特色」、追求「環境永續」及「循環經濟」的價值,重新思考人與土地、人與環境的關係,共計吸引90萬人次參觀,未來也會持續累積,將地景藝術節打造成為桃園大型活動品牌,成為桃園城市魅力所在。

 鄭市長說,桃園為多元文化城市,有客家、原民、閩南、眷村、滇緬、新住民等,市府會視各族群需求提出政策;包括:為努力推廣客家文化,增加族群融合,以「客家走入生活,讓客家結合城市」為目標,結合「浪漫台三線計畫」推廣踏尋客庄歷史、探訪客家古蹟、將在地食材端上飯桌、輔導在地特色餐館,以及整備公共運輸網絡,振興在地產業,吸引青年回鄉創業,推動地方永續發展等,讓桃園成為浪漫台三線的起頭,也實現桃園為客家第一庄。

 鄭市長說明,市府為原住民族的最強後盾,積極落實各項「桃原新政」,包括鼓勵16族各自辦理自己特色的「歲時祭儀」;104年8月1日起,推動回復傳統姓名,可用羅馬拼音或漢字音譯,並率先採用新作法,可一次完成身分證、駕照、行照、健保卡及稅籍資料等證件的姓名變更;落實「還我土地」政策,取得土地所有權、權利回復設定農育權、耕作權或地上權的土地,合計共7,163公頃,占桃園市的原住民族保留地1萬2,050公頃的59%,全國速度最快;推動奎輝里Lcing部落防災整治工程;後山華陵派出所、蘇樂辦事處設置ATM;與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電信公司、原民會合作,架設具儲能設備的高抗災通信平台,提供順暢救災通信,落實「通訊正義」;規劃成立第一所原住民族實驗高中,優先錄取族語認證教師,讓族語能夠傳承。

 鄭市長也說,為傳承閩南文化,融入在地生活,市府舉辦閩南文化節,展現藝閣嘉年華、半年節活動、閩南語演講比賽等,讓閩南文化向下扎根;也打造桃園眷村鐵三角,包括中壢馬祖新村、大溪太武新村、龜山憲光二村;於龍岡忠貞地區打造魅力金三角,整合打歌文化、米干節、潑水節、火把節等系列活動,並規劃設置異域故事館,將上一代故事以「忠貞」為主題保留下來。

 鄭市長提到,過去大家總說「台灣命運共同體」,但以桃園為例,澎湖、金門、馬祖移來的人口眾多,且台澎金馬共同走過相同的歷史軌跡,均經歷威權、走向民主,因此中華民國不只是在台灣,也在台澎金馬,「台灣命運共同體」應擴大為「台澎金馬命運共同體」更為貼切。

 鄭市長說,桃園新住民人數約5萬7,192人,外籍移工超過10萬人,成就桃園豐富多元的文化特色。上任以來,市府也將越南(Vietnam)、印尼(Indonesia)、菲律賓(Philippines)、泰國(Thailand)4國移工及新住民,當作「VIP for Taiwan」,提供就業、生活協助,並舉辦各式交流活動,讓外籍朋友可順利適應桃園,安心生活工作。此外,市府也相當重視國際交流,升格後便締結了6個友好城市,以日本為例,便與千葉縣、加賀市、香川縣、成田市等締結友好城市,還有韓國龜尾市、以色列拉馬干市等,也曾出訪出訪荷蘭、法國、英國,並與格勒諾布爾都會區簽署「台法推動亞洲矽谷計畫聯合聲明」等。

 針對「台灣未來10年」的發展,鄭市長說,他期許「桃園與台灣共同前進」,中央應該整合「北北桃為1小時軌道生活圈」,此次「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已有相關對應,桃園在鐵路地下化、捷運路網建設完成後,可連結至新莊線、土城線等,桃園境內亦有捷運路網連結,加上鐵路地下化,不僅成為綠色運輸重要廊帶,鐵路地下化亦可消除桃園南北分隔,將桃園與中壢重新整合為一個新的生活圈。

 鄭市長指出,帶動台灣下一個世代產業發展的「航空城計畫」、「亞洲‧矽谷計畫」雙引擎,均以「創新」理念帶動產學合作及經濟成長,也是台灣未來發展應該發展的方向。目前高科技產業以硬體製造為主,未來應朝向軟、硬體結合,維持國際競爭力。

 鄭市長表示,桃園將發展「千塘之鄕埤塘光電綠能計畫」,預定3年到達600MW為目標,並將於「2017桃園農業博覽會」展出全國首座以浮島式太陽能發電的光電埤塘,設置容量481千瓦、年發電量60萬度,具魚菜共生、浮島花園功能。

 另外,為了鼓勵青年創業,市府也推動「打造青年創業聚落計畫」,包括:虎頭山創新基地、中原創業村及幼獅國際青年創業村,搭造青年創業的平台。

 最後,鄭市長以「四要」談及他的施政理念,他說,身為當年的野百合世代出身,心中當然有要追求的價值,但既然擔任首長,就要將心中價值與建設結合,讓「價值與建設同步前進」。第一、不僅除弊也要興利,「要匡正錯誤,也要向前進步」,讓桃園站在新的起跑點。第二、「要發展,也要永續」,鄭市長以近兩年環境指標大幅提升為例,空汙、水汙、海洋汙染均大幅改善,11條主要河川也列為輕度汙染層級;市府持續在河川污染推動總量管制、監測空氣污染,也就農地污染提列3年計畫,要將農地汙染區全面換土課土,進行復育,提升環境品質。

 第三、鄭市長也提到,「要尊重多數,也要保障少數」,他以「桃園航空城計畫」為例,希望中央以「尊重多數、保障少數、縮小面積、早日定案」加速審議速度,讓計畫透明度及共識度提高,去年以「全區聽證」方式,辦理30場聽證會,讓贊成及反對的意見透明公開、充分表達,共2萬名地主參加。同時,市府將航空城範圍交易資訊上網,降低資訊落差,他相信「桃園航空城計畫」在去除炒地皮陰影後,國家建設本質就會浮現。對於「桃園航空城計畫」的反對方,支持方也會努力溝通及說理,如有少數反對意見希望能劃出計畫範圍,他也認為,在主計畫不受影響、不妨礙公共建設、符合區位合理性等原則下,讓不願意參加的地主能被劃出,縮小徵收範圍,爭取社會多數認同與支持。

 最後,鄭市長強調,「每個人的故鄉都要照顧,每個世代的正義都要兼顧」,市府針對長輩、小孩、青年等不同族群推行福利措施,包括日照中心、社區關懷據點、公托中心、親子館、生育津貼、育兒津貼、健康幸福家庭補助計畫等。並針對13行政區既有優勢進行規劃發展,展現農業、工業、文化、旅遊等不同特色,以新屋為例,過去缺乏市立高中,市府規劃籌設,讓市立新屋高中將於今年8月正式招生,也在沿海的新屋及觀音推行營養午餐免費政策,吸引年輕人回到自己的家鄉發展,也讓自己的家鄉發展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