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AI)技術迅速發展,詐騙手法亦日益翻新,近期以「AI變聲變臉」技術為手段的深偽詐騙案件層出不窮,成為社會關注焦點。雲林縣議員王又民於近日縣議會總質詢中,首度在議事直播平台播放一段由AI技術生成、模擬其聲音與影像的假影片,震撼全場,藉此呼籲民眾提高警覺,切勿輕信可疑訊息,避免遭受財損。
王又民議員表示,詐騙集團已開始運用AI深偽技術偽造親友的語音與臉部影像,透過社群平台、通訊軟體進行詐騙,手法愈趨精密、難以辨識,民眾若無基本的識詐觀念,極易受騙上當。他也指出,此次播放的AI假影片由他本人事先授權製作,內容雖為虛構,卻與本人聲貌幾可亂真,顯示AI技術的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別讓假朋友、假親人騙走真金白銀!」王又民強調,防詐觀念應從源頭做起,政府與民間需攜手推動識詐教育。他承諾,未來將持續運用議事平台進行反詐宣導,並建議縣府相關單位加強與警政機關、學校及社區合作,擴大識詐教育的深度與廣度,共同守護民眾財產安全。
為強化宣導實效,王議員特別邀請雲林縣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大隊長楊承璋親至議會接受質詢時段分享遇到深偽影片的防詐妙招,提供三招簡單又實用的方法,呼籲鄉親「牢記在心、互相提醒」,一起守護血汗錢:
一、搖頭測試:與對方視訊時,可要求其「搖搖頭」、「揮揮手」,透過動作來觀察畫面是否異常。因為AI生成影片在快速動作時,常出現背景變形或臉部邊緣模糊等破綻,仔細看就有機會識破詐騙。
二、約定通關密語:事先與家人約定專屬的「通關密語」,例如「上次去哪裡吃飯?」或「去年去哪裡玩?」,透過這些私密記憶,藉此驗證對方真偽。
三、回撥對方電話直接查證:若對來電身份感到懷疑,應立即掛斷、改撥平時熟悉的聯絡電話確認,切勿在原通話中直接回應,以防掉入詐騙圈套。
在議會現場,縣長張麗善也表達高度肯定,她表示:「感謝王議員願意空出寶貴的質詢時間來進行反詐宣導,讓鄉親提高警覺、免於受騙,真正是為人民著想。縣府未來也會持續推動打詐工作,像在四月份,我們已啟動『打詐行動月』,結合各局處實施多項防詐措施,目的就是希望讓雲林鄉親遠離詐騙,再次感謝議會與警察局的共同努力,守護雲林鄉親的財產。」
此外,警察局長李建民也在議會中特別提醒,雲林縣目前受理最多的詐欺案件類型仍是「假投資詐騙」,通常以「養、套、殺」模式進行,養就是培養感情,套就是設計圈套,讓你先賺一點,讓你愈套愈多,再來就是殺,養肥後殺掉,將被害人大筆資金吞沒。
根據內政部警政署114年5月「打詐儀錶板」資料,雲林縣每十萬人口的詐騙案件數與財損金額皆遠低於全國平均,其中財損更為全臺最低(不含外島),顯示雲林縣打詐成效持續穩健推進;更值得肯定的是,警政署於114年5月20日舉辦「公私協力3.0-眾星雲集 打詐之星」活動,根據113年12月至114年3月「165打詐儀錶板」公開數據,綜合「詐欺案件發生情形」、「攔阻受害金額」及「打擊詐欺集團成效」等三大指標進行全國績效評比,雲林縣警察局榮獲六都以外縣市第1名殊榮,並獲頒「打詐英雄」獎項,這不僅是對打詐雲林隊辛勞努力的肯定,更展現了公私協力共同打詐的豐碩成果!
李建民局長表示,身為雲林子弟,對於守護家鄉深感使命,自渠上任後更持續強化識詐教育等打詐工作,並時刻提醒同仁要「用熱忱服務鄉親,用法律守護正義」,以行動實踐對雲林的承諾。也呼籲民眾多加利用「165打詐儀錶板」網站掌握最新詐騙手法,提升防詐免疫力,不只希望案件受理數及財損要全臺最低,更期盼有朝一日,能實現「零受騙、零財損」之願景。
最後局長提醒,110與165是大家的好朋友,如有任何疑問或發現可疑訊息,請立即撥打或就近至派出所報案,讓警方協助守護鄉親辛苦賺來的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