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榮桃園分腎臟科籲「三三三」保護腎

  【本報訊】人過40歲以後身體開始逐漸老化,器官也會跟著老化。台灣據估計慢性腎臟病人約11.9%(世界各國10-14%),約200多萬人,洗腎費用占健保7-8%,450億健保,洗腎9萬人。門診中,病人常常是擔心自己腎功能不好怕洗腎,但是又時常做著傷害腎臟的舉動!

  北榮桃園分院腎臟科常逸平主任表示,民眾就診時最常提到以下幾點問題:時常感到腰痠、腰痛是不是代表腎臟不好?應該要如何自行檢測腎臟是否出了問題?有哪些生活習慣與特徵的人容易得腎臟病?吃藥可以改善腎功能嗎?如何能夠保護腎臟?有哪些保護腎臟的秘訣呢? 哪些人要定期篩檢是否有腎臟病?

  常逸平主任表示,腎臟出問題通常沒感覺,極少數狀況會酸痛,舉例而言像是發炎、結石卡住、下水道阻塞、多囊性腎病 。

  民眾可以透過自我感覺的方式自行檢測腎臟狀況,如泡、水、高、貧、倦五字訣,另外也可透過驗血、驗尿、x光及超音波檢查方式及早發現。

  至於哪些人容易得腎臟病,像是3高、65歲以上老年人、抽菸、痛風、肥胖、家裡有人洗腎、藥物濫用者!

  台灣糖尿病220萬人,2015年調查顯示全台約4 萬人洗腎佔了46.3%,到了 2019年8月全台已有 85517人為洗腎患者,比例有年增趨勢,常主任提醒民眾千萬不要不信邪,終有一天等到你!腎功能每年會退化,只有多跟少的差別而已。另外民眾詢問吃藥是否能有效改善腎功能狀況,常主任表示急性症狀有可能,慢性則很難說!但無論如何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對於身體健康還是多少有助益的。

  另外,常主任分享「三三三」口訣保護腎臟:

(1)三高要控制: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

(2)三害要避免:香菸、檳榔、止痛藥!

(3)定期做三項檢查:抽血、驗尿、量血壓。

  最重要的還是飲食方面控制很重要,少油鹽糖、要吃食物而非加工食品、適時補充足夠水分,以及控制口腹之慾。民眾養成定期健康檢查的好習慣很重要,尤其高危險群的民眾更是要定期篩檢腎臟是否出了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