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桃園市長鄭文燦24日上午前往桃園市立圖書館平鎮分館出席「2018桃園市客家知識學苑開學典禮」時表示,客家知識學苑已邁入第四年,去(106)年學苑課程於桃園各區共開設369班、1萬2,191人次參與,今(107)年預計增設至402班,課程內容包括:「客家文化采風」、「客家導覽影像紀錄」、「客家名人開講」、「百工百業技藝研習」、「客庄小旅行」、「客家音樂營/客家文學營」及「千人客庄體驗」等7大領域。透過開設客家知識學苑,共同傳承並創新客家知識,讓大家瞭解客家勤儉生活智慧,背後更蘊含「與自然共生、愛物惜物、就地取材」價值以及晴耕雨讀的智慧,讓參加者都能夠親身體驗、學習美好的客家文化。
今年課程共有7大領域,包括:第一、客家文化采風,讓大家認識客家習俗、典故及傳統;第二、客家導覽影像紀錄,透過影像紀錄客家生活的點點滴滴;第三、客家名人開講,邀請客家名人闡述自己的客家經驗;第四、百工百業技藝研習,今年將傳授藍衫、竹編、童玩、藍染及客家醃漬等五大主題課程;第五、客庄小旅行,透過小旅行帶大家認識桃園的故事,感受桃園的美好;第六、客家音樂營/客家文學營;第七、千人客庄體驗。他也強調,接觸客家不只是透過書本,更應該是「客家走入生活,客家結合在地」,這正是市府推動客家文化的重要精神,相信桃園客家文化能成為台灣的領頭羊。
為使客家知識學苑推動穩定化,現由桃園市客家文化基金會負責推動,逐步累積經驗。他說,學習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如果本身是客家人,歡迎到客家知識學苑充電,重新認識客家;如果不是客家人,也可以到此學習、體驗客家文化的美好。客家屬於台灣文化的一部分,需要傳承,也要一代一代創新,讓客家文化成為桃園特色。
鄭文燦表示,市府得到客委會「106-107年度促進地方客語整體發展計畫」績效評核全國第一,非常用心推動客家生活營造,也已規劃建置各項客家設施,包括:中壢第一市場規劃增設客家文創中心;平鎮新富市場規劃增設客家文化商場;龍潭「客庄茶故事園區」;新屋「永安海螺文化體驗園區」,將會有海螺地景造型的遊客中心;中壢與觀音交界的「崙坪客家文化地景園區」;平鎮「1895乙未戰爭保台紀念公園」;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平鎮宋屋庄生活營造;八字圳水環境營造計畫;龍潭市街改造計畫等,都會陸續完工。
中央推動浪漫台三線計畫,編列相關建設構想經費約20億元,其中市府與客委會合作推動包括龍潭「客庄茶故事園區」、新屋「永安海螺文化體驗園區」、平鎮「1895乙未戰爭保台紀念公園」等三大建設,爭取補助經費高達12億元,約佔總預算60%。
今年桃園農業博覽會打造「客家工藝館」、「好客食堂」,其中客家工藝館展示約100件工藝作品,觀賞人潮絡繹不絕,未來也將致力發展並保留傳統工藝;在好客食堂也呈現出客家菜豐富多元的面貌,未來要持續推廣到外縣市,讓客家菜成為桃園亮點特色。
市府客家局長蔣絜安表示,第一階段將先開設客家文化采風、客家導覽影像紀錄、客庄小旅行、百工百業技藝研習4類課程,均已開放報名,尤其客庄小旅行類課程報名最為踴躍,其餘已開設及後續推出的課程,都歡迎對客家文化有興趣的大朋友小朋友一起來報名參加,詳情請鎖定「桃園市客家知識學苑」官網(網址:http://hakkastudy.net)查詢或電洽03-4223622#22、23。
包括立法委員呂玉玲、桃園市議員張肇良、黃敬平、黃傅淑香、劉仁照、市府客家局長蔣絜安、民政局長湯蕙禎、社會局副局長劉思遠、平鎮區長何明光均出席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