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環保領風騷 奪10大獎績效高

      【本報訊】桃園市環保局在106年獲環保署10項績效考核大獎,包括「空氣品質維護改善」績優、「河川污染防治」特優、「海洋污染防治」優等、「土壤及地下水整治」特優、「環境整潔維護」特優、「資源回收績效考核」金質獎、「環境教育績效考評」績優、「因應氣候變遷執行績效」特優、「推動企業及團體綠色採購」特優、「地方環保績效考核」優等;同時獲多項獎勵金與補助計畫費用,總共437萬元整;其中,「空氣品質維護改善」項目已連續9年榮獲「特優」,佳績實屬不易。620日由環保局長沈志修將以上殊榮獻給桃園市長鄭文燦。 
  
      
環保局長沈志修表示,桃園市推出多項環保創新施政,獲得環保署各項考評的最高榮譽,包括: 
  
 
一、空污多重源頭管制——空污減量最多,空氣盒子最多:桃園是工業產值的重鎮,環境負擔較重,因而積極協商「自主減量」,協調大潭電廠6個發電機組減少排放量,降低桃園市所有固定污染源排放量的17%。另也推動「鍋爐改燃天然氣補助計畫」,將生煤、木屑或重油等鍋爐燃料改為天然氣,每座補助30萬到60萬元。並全國首創於觀音工業區設置100個空氣盒子,預定在全市設置1,000個空氣盒子。 
  
 
二、推廣綠色運輸——電動機車最多:桃園市電動機車設籍數約24,000臺,為全國最多;淘汰二行程機車換購電動機車最高補助34,000元,補助金額也是全國最高。桃園市的電動巴士現有58臺,每臺補助150萬元,充電設施每座補助50萬元。 
  
 
三、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推動「桃園市南崁溪流域廢(污)水銅排放總量管制方式」,積極推行流域污染管制,全力管制事業污染。在河川水質方面,自103年起,水質逐漸改善;未(稍)受污染,及輕度污染的河川長度,也已逐年增加;河川重金屬改善的達成率,也從103年的92%提升到106年的99% 
  
 
四、守護海岸資產——全國首創海岸管理處、設置許厝港濕地生態解說教室:將長達46公里的海岸做最佳管理。並發展桃園四大生態亮點:許厝港濕地、草漯沙丘、觀新藻礁、新屋石滬。更推出全國第一本「海岸生態保護白皮書」,作為桃園市海岸生態保護施政的最高指導方針。 
  
 
五、保護桃園大地——污染農地改善面積為全國第一:桃園市歷年列管農地面積約336公頃,截至今(107)4月底止,已完成190公頃農地的污染改善,預計於110年底完成全市農地污染改善工作。此外,環保局也主動防治農地污染,透過跨局處協商,來推動農地污染整治及預防,更積極推行河川流域總量管制,及事業廢水排放減量管制,以降低河川水質負荷。另外更率全國之先,實施河川流域重金屬總量管制,於10523日公告「桃園市新街溪及埔心溪流域廢(污)水排放總量管制方式」,分級劃設總量管制區,維護農地清淨。 
  
 
六、落實資源回收——資源回收率、回收量的成長是六都第一。資源回收率從升格前的43.03%,截至去(106)年底提升到54.85%,整整成長11.82%。至於回收量,去年比前年增加約11萬公噸,可見桃園市資源回收的落實程度。 
  
 
七、環境清潔維護——針對違規廣告物,採取導禁兼施、勤查重罰的方式,並推動「撕除小廣告送好禮」,鼓勵民眾維護市容。桃園市在直轄市組獲評為最高榮譽「特優」獎項;在鄉鎮市區組,由桃園區榮獲「特優」,大溪區榮獲「優等」;至於村里組,則由桃園區光興里榮獲「特優」,大溪區義和里榮獲「優等」。另外,自今年開始,桃園市將每月的第二個星期六訂為「環境清潔日」,集眾人之力來守護環境。 
  
 
八、強化社會參與——環保志工、水岸巡守隊人數最多:桃園市在河川認養及河川巡守方面成效良好,水環境巡守隊共55隊,總共有2,157名隊員,為全國規模最大、陣容最堅強;環保志工人數也是全國最多,約31,000多名。 
  
 
九、力推綠色採購——年度綠色採購金額超過24億元,是全國特優:環保局輔導民間企業、團體及社區響應綠色採購,共申報231家,使綠色採購成為桃園亮點。 
  
 
十、環境教育扎根——桃園市目前有11個環境教育場所,並於今年設立「低碳暨環境教育中心」,輔導24個潛力地點,加速取得環保署的環教場所認證,提供學生及市民環境體驗的場所。 
  
        
環保局長沈志修表示,106年桃園市在環保評比中連拿10項大獎,成果卓越有目共睹,也感謝每位環保夥伴的齊心合作。期許桃園繼續邁向宜居新都市,環保局將持續為生活環境嚴格把關,創造更美好的桃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