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青年局培育實踐家遍地開花

 

       【本報訊】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於526日至27日舉辦21夜的青年投入永續發展行動培力研習,帶領約40位青年深度踏查大溪。

 

         26日上午學員們從青年返鄉創業的南興日日田職物所出發,走訪南興里深具在地社會意義的永昌宮五穀王爺信仰、永昌埤生態池、承載豆乾產業廢料而被戲稱為豆漿河的茄冬溪等,共同見證青年局106年青年在地深耕計畫輔導庭芳教養院及「庭芬芳」團隊共同設計的七憩關懷小站,在社區深獲長輩肯定,大大鼓舞青年團隊的士氣。

 

      下午學員們分組進行藍晒顯影及捏麵看桌的體驗學習活動,前者由日日田青草學堂利用自然的材質與簡單的化學原理,做成文青風書籤或卡片;後者則由在地新復昌餅舖的陳盈年師傅指導,將傳統上只見於酬神、建醮的捏麵技藝,推廣為深富生活意義及童趣的文創作品。 
     
       
晚間團隊交流及議題合作活動,來自築夢田適隊葉家豪學員說:看到南興社區青年與長者的互動非常緊密,青年行動需要仰賴長者引導,「南興社區循環經濟實驗計畫」會加強青年與長者的情感聯繫,與長者共同實踐夢想。在社區實際從事發展方案的陳盈年講師也感性回饋,期待各個行動團隊進入社區要找正確的人,堅持作對的事情,與社區住民共善。 
    
      
營隊第二天行程由大溪文化發協會黃淑君講師、楊珮綾講師帶領學員造訪大漢溪河岸、大溪公園、林本源家族發源地及青年創業草店尾小客廳、草店尾事務所。其中草店尾事務所為青年創業的代表,柯惠晴隊長說:「看到大溪除了是多元族群並存的社區,藉由營隊學習到人與土地的情感維繫,將連結撒烏瓦知部落和中原大學原住民專班的學生,推廣健康又美味的野菜,讓更多人認識原住民族傳統知識」。 
  
       
學員們在大溪區義和里三和木藝工作坊看到是另外一種循環經濟的模式,由陳百合負責人帶領蔡金月社區媽媽、何秀美社區媽媽共同準備健康又美味的午餐和木作課程,社區媽媽養殖的鯛魚及土雞,小黃瓜和地瓜葉是豐實農場鄧志賢負責人帶著至善高中學生栽種,是社區學校青年共創的豐盛饗宴。至善高中農產行銷科李宗俊主任表示:「如此合作模式看到新的可能,未來學校提供專業課程,結合社區產業,配合青年局的永續發展行動計畫及資源,協助學生展現自信,朝向社會企業發展,翻轉自己生活環境」。 
  
      
青年局顏蔚慈局長表示:透過這次的營隊活動,吸取社區及在地創生的共榮模式,讓計畫發展更具創意,希望培育青年夥伴成為深耕的種子,20組青年團隊跨域學習,落地深耕發芽長大,青年局將更有系統及組織實現青年團隊的活力與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