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迴地方創生論壇 從地方出發的社區設計

 【本報訊】臺東縣政府「接力挺臺東 Givers for Taitung 2036」計畫,於MATA家屋-原住民文化會館,舉辦一場「南迴地方創生論壇」,邀約第二階段包括謝英俊等五位Givers參與臺東面對面的活動,與縣府團隊、地方代表、部落意見領袖、藝術生活家等展開對話,縣長黃健庭也親自參與,並期透過論壇對話溝通,了解地方思考並凝聚共識,希望能從多元議題觀點集思廣益,進而提出具體行動方案,並積期爭取Givers行動參與臺東相關計畫。

 自去年(2016)底臺東縣政府發起了「接力挺臺東」的活動,號召在各領域中成就不凡的專業人士擔任Givers,引領啟發臺東在未來發展的創新思考與想像。在第一階段臺東面對面活動中,邀約了吳漢中、周育如、馮宇、蘇民和山崎亮,親身體驗來臺東的美好,也分別以各自專業領域,檢視臺東的發展潛力與未來展望。配合縣府「臺東設計中心」的推動,討論主題從城市創新一路談到社區設計,得到許多網友的鼓勵與回響,第二階段更集結了謝英俊、丘延亮、盧建銘、羅素玫、洪明裕、程詩郁等Givers,一起從在地人文與部落文化傳承的角度,探討臺東南迴「地方創生Placemaking」的契機。

 黃縣長在論壇開幕時表示,台東縣這幾年整體發展良好,但是南迴線發展相對較弱,長時間他一直苦思如何創造南廻線的國際亮點,他在這次議會施政報告中,有一個專章針對未來縣府將在南迴線辦理的文化、產業及醫療等工作,做非常完整的說明,期盼南迴四鄉能夠與台東各區域有一樣的發展。

 去年7月的尼伯特颱風重創台東,縣府運用中央推動設計翻轉地方創生機會,原本縣府積極推動舉辦台灣首創的「南廻大地藝術節」,不過,在經過與同仁及地方人士的討論後,希望將南迴豐沛文化底蘊、獨特的環境地景、純樸的城鄉聚落,轉化為地方創生的養分,借鏡日本大地藝術節的概念,將南回自然景觀、海岸地貌、地方文化及歷史傳統等結合多元藝術文化創新展現,同時強化地方發展特色,吸引地方優質人才,扶植在地優質品牌,厚植地方產業發展基礎,也希望凝聚地方共識一起推動。

 近年來日本各地出現一群有志於回饋故鄉的改革者,透過環境、建築、設計、藝術、文化傳承等方式進行「地方創生」,積極引進「設計思維」來建立地方品牌特色,展現善用設計翻轉地方創生計畫的產業策略。較為著名的例子有2000年開辦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及2010年開始的「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經過公私部門多年齊心協助與行銷,已成為國際知名的大型文化活動,每年都吸引為數可觀的國際觀光客,認識地方文化並帶動產業發展。

 如何轉化南迴地區豐沛的文化底蘊、獨特的環境地景、純樸的城鄉聚落為「地方創生」的養分,進而強化地方發展特色,吸引多元優質人才返鄉移居,扶植在地優質品牌,厚植地方產業發展基盤。期待藉由Givers的參與,深入討論如何透過地方創生具體方案的推動,促使地方文創、景觀、產業、藝術、觀光各面向得以跨域加值,建構南迴產業經濟永續發展,為臺東下世代創造更好的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