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臺北市長柯文哲18日主持防疫記者會時表示,新增中正區、北投區兩起職場群聚案件,顯示當疫情趨緩、相關管制放寬後,職場群聚感染的狀況可能變多。他呼籲大家在職場中還是要特別注意防疫相關規範,如果居家上班不會影響工作效率,在疫情還沒有完全解除前,建議儘量採取之前的分流方式比較安全。
●副市長黃珊珊說明
柯文哲指出,今天新增兩個本土案例,都是職場群聚感染,因為當疫情趨緩後,大家都開始回到職場,許多辦公大樓一個樓層少則幾十人、多則上百人,加上座位很近,即便戴口罩,還是會偶爾會脫下口罩喝水飲食,尤其是在茶水間可能拿掉口罩一邊喝水,一邊跟同事聊天可能成為新的感染途徑。
柯文哲說,這種辦公大樓一旦有人感染新冠肺炎且零散分布,結果可能就是要整層樓人員居家隔離。這問題在兩週前還在採取辦公分流和居家上班時還沒發生,但現在大家都回到職場上班後,光是今天就發生兩起職場群聚感染。因此他認為在疫情還沒完全結束前,如果居家上班不影響工作的話,也許會比較安全,還有就是仍要保持警覺,落實防疫相關規範。
針對美國昨日新增14萬新增確診案例,柯文哲表示,如果從去(109)年一開始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來看,臺灣和美國的狀況很像,亦即在爆發的前兩個月,死亡率都是最高,後面就逐漸降下來,因為爆發的當下非常突然,窮於應付,等到逐步增強醫療量能,建立起處理的SOP,開始就能應付疫情,像臺北市在過去三個月後,整個防疫體系就有很大的進步。
不過,柯文哲特別指出,從北市的年齡別死亡率觀察,70歲以上長者的死亡率最高,低於50歲就明顯下降,20歲以下迄今無死亡案例,證明年紀愈大的死亡風險愈高。他知道許多長者不喜歡打疫苗,因為有風險,但從統計數字來看,不打疫苗的風險更高,所以年輕人打疫苗是防止傳染給別人,但長者打疫苗是避免得重症危及生命,是為了保護自己,這也是他鼓勵長者們一定要去接種疫苗的原因。
副市長黃珊珊則說明兩起的職場群聚感染案例,一例是中正區的A職場,指標個案是案15923,8月11日確診,當天所有部門25人都被匡列居隔,共25人(含2位清潔人員),後來要求對員工進行篩檢後,在8月17日篩出案16001,確診當日同一辦公空間的人員都居家隔離,另外在同樓層對面走道的人員,市府與中央防疫醫師溝通後,將其列為風險對象進行自主健康管理。目前該企業有92人已在防疫旅館進行居家隔離,而該企業的所有員工共2,550人會於今日進行企業快篩。
另一例是北投區B職場群聚個案是來自新北市花蓮旅遊團,指標個案新北市的案15970,其在臺北市B職場工作,目前傳染給案15971還有昨天確診的案15991,因為他們都在同一辦公區,位置鄰近,北市衛生局接獲新北市通報案15970後,即進行疫調並擴大匡列整個工作場域的122人去榮總採檢,然後篩出案15991確診,因此8月17日第二度到該職場去做疫調,目前共106人到防疫旅館做居家隔離。
黃珊珊說,這二例因為超過2人以上,因此列為群聚專案,該工作場域要全部清空並靜置3天,所有員工如果沒有適當區隔並在共同空間工作,就全部匡列居家隔離。目前這二起群聚感染的感染源還在清查,不排除是使用共同茶水間、洗手間或其他共用空間所致,因此呼籲大家即便是疫情降級,但在職場的清消頻率還是不能放鬆,並落實防疫相關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