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精準疫調抓出社區潛在感染源

   【本報訊】臺北市長柯文哲昨(28)日率領市府團隊召開防疫因應記者會,除了向市民報告北市疫情各項數據,強調北市疫情仍持續趨緩,並朝清零逐漸邁進。他更嚴正駁斥外界批評市府未做好疫調的錯誤說法,強調市府不但逐案疫調,更將精準疫調與擴大篩檢結合,有效抓出社區潛在感染源。他也趁今日記者會頒發慰勞金予陸軍第六軍團、33化學兵群、關渡地區指揮部、憲兵第二0二指揮部、三軍總醫院與臺北市後備指揮部等單位,感謝國軍單位近一個半月以來對北市防疫的全力投入。

line_175425178170891

line_175366902725340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8)日公佈全國新增本土60例、並新增死亡3例。柯文哲表示,全國新增案例中,北市佔22例。他說,由於最近晚間各家call in節目常把北市疫情講得很危急,身為市府團隊有必要把事實向市民說明清楚。

  柯文哲強調,數據會說話,事實就是:在過去一個半月當中,由於有市民們的配合,雙北疫情都在慢慢趨緩中,尤其北市疫情並不像政論節目說的那樣快要毀滅了。他表示,無論如何,北市府的防疫目標是希望逐週都能將確診案例持續減半、讓R值小於0.5,如此一來大概只要持續四個禮拜左右的cycle(循環),北市大概就可以達到清零。

  柯文哲提出北市自5月1日以來每日確診人數圖,從圖中曲線除了可以明顯看到北市每日確診人數穩定下降。而從去年到現在本土的總確診人數4372人,目前居隔管理人數也已經降到千人以下(930人)。北市20個急救責任醫院的快篩陽性數同樣也都慢慢下降中,不過曲線一開始會將得很快,到了後期必須努力找出社區殘存的潛藏感染源,因為不好找,所以後期會降得很慢。

  除此之外,柯文哲也提出北市12行政區個別確診數據,更能清楚看出北市疫情走勢。從110年第20週(5月16日起)北市全區達到單週最高確診人數1217例,之後從第21週(5月23日起)至今,北市12區的每週確診人數都逐漸減少,截至第25週(至前天,即6月26日止)北市全區僅有107例確診。

  柯文哲也指出,從北市12行政區個別確診數據的圖表看來,上週時(6月20日~6月26日)在萬華區確實有42例新增案例,因此他坦言在萬華的第一果菜市場與環南市場確實存在熱區,市府會進一步處理這塊。至於其他行政區,市府都持續掌握每週數據中,例如上週在中正區及士林區就仍各有12例,沒有達到市府預期的「每週減半」目標。不過,總體而言,柯文哲認為,如能將萬華地區相關批發市場處理完畢的話,以今日記者會中掌握的各項數據來看,他對於北市未來疫情清零極有信心。

  柯文哲說,士林區一開始是因為有護理之家的感染事件,不過目前北市府透過疫情儀表板,進一步將個案數據結合google map視覺化分佈的做法,只要哪邊有感染就會在地圖上標示一個紅色圓點。該地確診人數越多,圓點就會越大,如此一來就會知道哪邊明顯有問題、可能是要處理的潛在熱區,下一步就會接著進行北市府的精準疫調、擴大篩檢。

  柯文哲強調,市府不只按部就班做疫調、而且比其他縣市做得更多,這才是所謂精準疫調。他也強調,媒體常在說北市沒在做疫調,他聽了實在覺得很奇怪。柯文哲同樣以上週的士林區為例,為了因應護理之家感染事件後續,市府啟動精準疫調,以確診者為圓心擴大篩檢,上週總計協助88位案例相關市民接受篩檢,篩出21人陽性。

  柯文哲強調,北市府不但逐案疫調,並依中央規定匡列接觸者進行14天居家隔離之外。市府還做得更多、更仔細,擴大範圍將與確診者接觸的親密接觸(居家隔離者)及其他接觸者一併協助進行快篩與PCR篩檢。

  北市精準疫調,不但讓市府能在居家隔離者14天解隔離之前,更早掌握其是否受感染、及早因應並匡列第二圈(依照中央規定,居隔者隔離期中不接受篩檢,但北市精準疫調在居隔期中就協助居隔者完成篩檢)。更由於北市府精準疫調擴大篩檢對象,以確診者為中心,納入居家隔離的親密接觸者、以及未達居隔條件的其他接觸者,因此比起一般疫調更能有效率、更精準抓出社區潛在感染源。

  至於近期市民相當關注的北農及環南市場案,柯文哲也宣布相關的大規模PCR篩檢計畫。預計將相關的五大市場,共計約13590人,在7月1日至2日之間實施大規模PCR篩檢(7月3日為備用篩檢日)。將啟動北榮、北市聯醫、以及新北市的亞東醫院,這三邊一起來做。

  柯文哲也指出,針對五大市場這1萬3千多名相關人員,市府持續協助他們接種疫苗,最慢到本週三就可全數完成接種第一劑,不過施打疫苗後還是有約14天的疫苗發揮作用期,因此大規模PCR篩檢計畫還是少不了。柯文哲也說,由於這些人員本身橫跨各個縣市,也很可能選擇在外縣市來施打疫苗,北市府需要介接外縣市相關的健保資料庫,才能為這1萬3千多人設計出一套「北市批發市場的E化護照」。除此之外,市府針對這次市場人員全面接種疫苗,多用了約1萬多劑的疫苗量,之後也會再請中央補給北市府。

  柯文哲也表示,先前針對北農案件,他曾提出相關作業人員都全數接種疫苗的「暴力性處理方法」,當時外界及媒體還一片批評聲浪,但他這幾天發現屏東也用了一模一樣的處理方法,也是將相關人員全數打疫苗。他說,科學就是科學,其實大家的邏輯都差不多。

  而為了感謝國軍各單位自5月15日至今,持續投入相當多兵力協助北市進行防疫工作,柯文哲也特別藉著今日記者會,慰勉國軍弟兄的辛勞。柯文哲表示,國軍弟兄是人民最可靠的夥伴。無論是五月初,市府成立萬華專案,或是大家螢幕上最常看到的化學兵清消作業,以及北市成立加強型防疫旅館時,所有國軍弟兄們常常都是最早來,代市民向他們致上最大的謝意。

line_175363491124612

  會後進行媒體聯訪。首先,有媒體問到,北農總經理翁震炘坦承,北農首例確診感染源在萬華茶室,請問北市是何時掌握的?為何沒有在記者會上公布?是不是有甩鍋給萬華的嫌疑?對此,黃珊珊說明,該案出現在五月10幾號到20幾號之間,剛開始的確有說去過萬華,但同時也去過很多地方,也沒有人會說該案一定是萬華傳染的,或是確定在萬華哪個地方確診;她不確定總經理的說法是不是要甩鍋給萬華,但北市府從來沒有要甩鍋給萬華。

  媒體詢問,上午議員爆料,目前北農已經確診89位了,環南53位了,議員質疑為什麼市府都不主動公布,都要透過議員索資?黃珊珊說,之前已經講過很清楚,北農在五月底時都是零星情況,到六月份才有較明顯的群聚情況,已經查明是因為同坐交通車,以及同工作場域的原因;北農的確有89位確診,但目前已經3、40位解列。環南市場也有17、18位解列,剩下2、30位。黃珊珊解釋,主要還是疫調跨縣市的問題,許多案例都曾經來過環南買菜批貨,(回到)其他縣市,所以北市也跟中央反映過,在法傳系統增加一個轉介的功能,讓工作地的地方政府也能(知曉)。許多資料上都只寫北農攤商,或是說來批貨,但也不知道去哪攤批貨,導致北市府要一個個查,而現在已經跟區管成立群組,每天都能接獲到最新資料,能立馬處理。沒有人要蓋牌、隱匿,不怕疫情發生,只怕疫情發生沒有好好處理。

  媒體詢問,市長24日當天曾說,北農快篩4943人,15人陽性,PCR4人,確診率不到千分之一,疫情沒有想的那麼可怕;不過市議員質疑,當天北農收到確診人數11人,市長是否刻意忽略就醫確診與居家確診人數?柯文哲強調,整個疫情期間,他都沒有去過疾管署或特別去找陳時中,直到北農事件後,他發現疫調系統有缺陷,才主張用身分證字號當主要參數,分成居住地、工作地、常去地方,下面註明各縣市政府,這樣各縣市都能看到資料。璩大成副總也當小組召集人,特別確保雙北資料交換沒有問題,先把區域聯防做好。只要大家都知道這是問宜,其他縣市也做好區域聯防,疫情應該已經在控制當中。

  上午衛生局與市場處在專案報告中指出,包含南門市場、北投市場、永樂市場的確診案都和北農群聚感染有關,他們都有去北農批貨,對此議員認為,應該要主動公布相關接觸史、讓市民知道哪裡是風險區,市長的態度為何?柯文哲解釋,現在的疫情跟一年前不一樣,當時是邊境管制,都擋在國境之外,現在也有病毒隨時在身邊的心態,不是說公布足跡就是安全了,這是假象的安全感。在清零計畫還沒完成之前,大家都要保持病毒都可能在你身邊的警戒心。

  媒體詢問,目前批發市場要全面打疫苗,要如何圍堵相關的疫情?柯文哲表示,臺灣打疫苗還是兩個邏輯,一個是年紀大的先打,因為的確死亡率較高;另一個是按照行政上的容易不容易來看。比方說當初北市決定遊民要先打疫苗,因為遊民在管理上要耗費很多人力,批發市場先打疫苗也是因為其特性是人數多、成員複雜、流動性高,管理成本太高,也就是說行政成本高的族群要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