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臺北市政府柯文哲市長、黃珊珊副市長、衛生局黃世傑局長、財政局長陳家蓁、社會局長周榆修、勞動局長陳信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璩大成副總院長於28日下午3點30分在臺北市政府共同召開疫情記者會,向外界說明疫情最新情況與本府作為。柯文哲說,疫情的變化一定有他的趨勢,昨天中央公布的案例是555例、死亡人數創新高達到19例,本周死亡人數已達63位。
柯文哲說,從中央公布的確診案例內,目前有143例找不到感染源,其中在雙北地區找不到感染源的人數相當多,所以現階段來講疫調、足跡都不太有意義。如果從發病日或是研判日來講,目前疫情趨勢看起來還算是問穩定,但是那是民眾在相當嚴格的自動自發封城下的成效,才能勉強維持這樣。他也明白講,如果大家不合作的話,這個趨勢(確診)是會往上飆升的。因為從其他國家的經驗看來,社區感染達到一定數量,疫情基本上是常常會失控的。由此看出,目前為止臺灣民眾還算是相當合作,能在現階段把疫情控制。
柯文哲接續說明疫情現況,現階段北市在萬華的3個篩檢站,昨天做了682個篩檢案例,看起來比例有下降,但是看其中的分布,這次剝皮寮的數字反而比較少,再檢查其他醫院的快篩情形,跟目前統計的數據是符合的。可從各區確診統計表看出,現在萬華是有控制住的,反而是其他地區有散開。
柯文哲強調,固然萬華是一開始發病的地方,透過篩檢站找出確診者、隔離、治療,但是首都生活圈是流動的,他以前就說過,確診者達到一定的數量後,就不能夠再靠公布疫調、足跡。因為這反而會給民眾假象的安全感,讓你以為只有萬華有疫情,只在公布的足跡危險,但是這是錯的,實際上各個行政區都有,相信新北也是同樣的局面,所以現在大家應該要假設身邊的人可能被感染了,來互相提高警覺。
此外,因為現在案例相當多,所以要用快篩做為決策的工具,不能像過去等PCR,這樣時間拖太久了。據他所知,現在PCR已經大塞車,所以才會有每天校正回歸的問題。也為了讓防疫措施可以更貼近前線、更即時。現在快篩陽性的病例要想辦法在最快的時間做PCR,來確定是不是真的確診,目前從臨床上看來,快篩陽性的病例如果有症狀,幾乎100%都是PCR陽性。雖然還是會有偽陽性和偽陰性,但是因為快篩大約20分鐘就可以得到答案,所以決策上會慢慢以快篩為準。
柯文哲重申,現在醫療量能相當緊繃,所以北市才會先從打破一人一室開始,但是從決策到真正的實施、人員的訓練等都需要時間準備和轉化。加上目前確診案例集中在雙北,第一線的醫護人員相當辛苦,雙北相當辛苦,他也知道北病南送對家屬也不便,所以如果雙北醫院可以撐住,我們會儘量撐住。
柯文哲說,新冠肺炎這個疾病有一個很大的特色,50歲以下幾乎沒有死亡病例,非常非常少,但是過了50歲以後,隨著年齡增加,死亡率就越來越高,他看國外的文獻案例,超過80歲的確診者的死亡率超過20%,所以這個疾病就是老年人的死亡率特別高,年輕人幾乎沒什麼死亡率,每個疾病都有它的特色,這也沒有什麼為什麼。
他進一步說明,所以這會影響醫療體系的重整,同樣的醫療體系,要讓他們更有效率的使用,所以未來的確診案例,有的會在家裡、防疫旅館、醫院,分配的重要因素就是年齡。所以未來如果是無症狀的確診案例,也許可能會放到中央,或在中南部的集中檢疫所,因為年輕人的死亡率相對低,所以集中到那邊是希望不要再感染別人,醫院的資源就保留給重症,中間的就放防疫旅館。目前北市快篩陽性的案例放在防疫旅館的已經超過1,000人,這也是為什麼要緊急招募旅館相關人員,這些人如果直接放到醫院,醫療體系就會崩潰,所以用防疫旅館去做一個緩衝區。
再來是大家很關心的紓困,因為到現在已經停課10天,不僅活動幾乎取消,各大場所、餐廳、夜市也幾乎都關門,這對整個社會一定有很大的衝擊。所以去年有做過紓困計畫,所以第一步就是先比照去年,減租(稅)、延租(稅)3個月,先預定3個月,至於將來要延長多久視情況再說。失業給付的部分,有做一些進步,線上即時申辦,紓困可以儘量朝E化,以便民為原則,目標是讓企業可以營運,勞工能就業,大家生活可以過得下去,這個會請財政局補充說明。
因這段疫情期間各界湧入北市捐贈善款,黃珊珊也對民間幫助表達感謝,她說明,目前北市府社會局專戶收到的捐款比數為10,676筆,總金額超過1億2,800萬元,另外也有收到非常多捐贈物資,物資從便當到防護衣都提供給醫護及第一線工作人員,除捐款(贈)人不願意被公布姓名外,北市府會將每天收到的物資及捐款整理之後公布在社會局的網站上,並且會羅列使用用途及使用狀況。黃珊珊提到,這兩天也收到一筆8,000萬的捐款指定要捐給醫護人員,她要再次對各界的善意表達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