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臺南市定民俗再增添「土城仔迎春牛」及「安定保安宮直加弄香」,截至目前為止,臺南市政府登錄的無形文化資產市定民俗計有33項,歷年獲文化部登錄的國定民俗有4項。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表示,安南區正統鹿耳門聖母廟每年元宵前後舉辦的迎春牛民俗活動、安定區「頂八庄、下九庄」共同信仰中心安定保安宮所舉辦的直加弄香,2項民俗各具特色,保存團體也十分用心將民俗活動豐厚底蘊透過背景資料、歷史文獻及影像紀錄等方式呈現,獲得文資委員認同,成為臺南市新指定的市定民俗。
土城仔迎春牛為每年元宵前後土城仔地區的重頭戲,鹿耳門聖母廟約於1980年前後開始舉辦迎春牛系列活動,先於土城鹿耳門地區遶境遊行,再回到聖母廟前廣場進行鞭春牛、搶春牛儀式,自民國90年開始,由廟方委託吳文進道長依天干地支設色,多方考據製作春牛,迄今已製作17尊春牛,從糊春牛、祭春牛、摸春牛、迎春牛、鞭春牛和搶春牛6個階段,形成一套完整春牛文化。
民俗審議委員表示,土城仔迎春牛已成為土城仔地區極具特色習俗,且與在地庄頭、學校結合,從傳統出發,到現代與民眾互動,有全民歡慶之效,符合土城仔的生活樣貌。
安定古稱「直加弄」、「加弄」,為西拉雅族之社名,清初時改名「安定里」。創建於清嘉慶元年的安定保安宮主祀保生大帝,早年直加弄香舉辦為3年1科,歲次每逢丑、辰、未、戌為香科繞境之年,且依「年底建醮、隔年三月刈香」慣例,在刈香活動前一年底先辦醮祭活動,自1994年起改以香醮合併舉辦,2006年改以「城隍夜巡」取代香科,以「三朝祈安禮斗法會」取代醮科,而後每逢未年擴大為全香境刈香繞境,即現今12年舉行一次的直加弄香。
民俗審議委員表示,直加弄香整合整體香境範圍,包含原「安定里東堡」頂八庄、下九庄與直加弄本境,在地充分參與,香醮合一保存多項在地信仰文化,如在地道長主持醮祭、醮後送天師、煮油出香、請水,法師請上馬、武陣請下馬民俗等,深具傳統廟會特色。
文資處指出,2項新登錄市定民俗,將循往例擇定於該民俗年度舉辦期間,舉辦市定民俗登錄證書授證儀式,以表彰在地團體與廟方在保存本市民俗文化資產上的用心與努力,並藉此鼓勵更多文資相關團體及市民朋友,投入臺南市文化資產保存傳承的行列。(圖片來源: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