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場雪》見證冷冽蒼白的恐怖時代

 【本報訊】臺灣長達38年戒嚴期間,人們因遭監視、打壓而恐慌,不少家庭離散、親情蕩然,仿若下了一場長年雪。政治受難者陳武鎮被政府以《懲治叛亂條例》判刑2年,親身經歷白色恐怖政治冤獄,他25日發表《那一場雪-陳武鎮作品(2012-2014)》,呈現從白色陰影走出,轉而積極從事藝術創作的心路歷程,以藝術包裝,實則蘊藏時代血淚,可說是對那段冷冽蒼白歲月最忠實的見證。
 陳武鎮於1969年師專畢業分發國小,隨即服役入營,性向測驗答題時,他信手在卷後寫「反中央、反對國民黨」8個字,本想擦掉卻因提早收卷來不及塗掉,以致遭移送軍法審判,他的老師、同學也相繼被查訪。
 陳武鎮翌年被以《懲治叛亂條例》判刑2年,監禁在臺東泰源監獄,親身體驗、見聞獄中殘酷、暴虐、私慾等,埋下了往後強烈的藝術創作契機。
 1987年臺灣解除戒嚴,藝文工作者不再噤若寒蟬,開始擁有無慮的抒發空間,陳武鎮親歷白色恐怖時代政治冤獄與出獄後的纏擾,遂以人權藝術為主題,將自身政治犯的經驗和感受做為藝術創作的源泉。


 25日發表的《那一場雪-陳武鎮作品(2012-2014)》,內容涵括陳武鎮「陰影」、「家屬」、「歸鄉」、「虛擬巨惡木雕」、「自焚」、「傭兵」等系列油畫和木雕作品,全書色彩編織有如命運交響曲,件件詮釋政治受難者本人及家屬內心餘悸、恐慌及親情之間的煎熬。他以政治受難者的獨特感知,用藝術道出對人權的主張,也期盼後世信實面對歷史創傷與人性缺陋,珍惜臺灣得來不易的人權與民主。
 今年是解除戒嚴30週年,臺南市政府文化局獲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補助,辦理「走訪人權與陳武鎮專集(2012-2014)編印計畫」,於今年7月至9月相繼帶領民眾走訪與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相關的「湯德章紀念公園」、「楊逵文學紀念館」、「葉石濤文學紀念館」、「臺灣Holocaust和平紀念館」,另於11月3日至26日在吳園臺南公會堂B1展覽室舉辦「那一場雪-陳武鎮作品展」。


 陳武鎮該,在一場政治受難者後代的婚宴上,他曾遇見一位年近90歲的前輩,該位前輩26歲被囚、58歲獲釋,一共被關32年,整個人生黃金時期都在囚禁中度過。這不禁讓他回想起自己20歲那年,生命中也下了一場名為「白色恐怖」的雪,直到今天,他的作品中猶原下著「那一場雪」。
 文化局表示,這段歷史或早已逐漸淡出年輕一輩的生活,但市政府及國家人權博物館仍邀請大家一起從藝術看見這段歷史,做個對臺灣歷史有記憶的國民。(圖片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