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元節將至,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學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臺灣文化大學」,特別選在中元節前夕,由臺南大學人文與社會學院院長戴文鋒規劃「臺南普度文化面面觀」課程,8月28日至9月2日帶領民眾認識臺南特有的普度習俗。
「臺南普度文化面面觀」課程內容包括室內專題演講及田野見習,專題講座主題圍繞著臺南專屬的普度特色,由宏觀至微觀,先討論普度祭典的科儀,再進而探討信仰核心與祭品。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講座教授李豐楙、民俗學者謝宗榮、真理大學宗教文化學系教授王鏡玲,分別從道教神鬼觀與城隍信仰、慶典美學的角度切入普度主題;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葉春榮、台師大國文系教授謝聰輝、民俗學者吳明勳則聚焦臺南普度祭典與科儀內涵;臺南大學人社學院院長戴文鋒詳細講述米糕栫與蕹菜水/蕹菜把所代表的意涵,前者是專屬於府城獨特的普度祭品,後者亦常見於臺南地區的普度儀式。
田野見學帶領學員走出教室,實地參與市定民俗安平區港仔尾靈濟殿的綁篙串,並參觀黃家米糕栫的製作過程,為課程劃下完美的句點。
文化局表示,每年的歲時課程配合節慶不定期辦理,今年的辦理日期正值農曆七月,因此以中元普度為主題,課程綜覽臺南在地特有的普度文化特色,邀請宗教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與學員共同深入探討臺南普度文化、拜拜祭品及信仰核心,抽絲剝繭普度具象的科儀,認識信仰深植於臺南日常生活文化的另一個面向。(圖片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