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林曉峰於三月廿四日率隊深入南靖縣南坑鎮開展專題調研。調研組先後考察了新羅村、葛竹村、萬畝茶園及捷頤康養專案等重點鄉村振興示範點。南靖縣人大常委會原主任、縣慈善總會會長曾連端,縣政協副主席黃阿中,南坑鎮黨委書記陳國明、鎮長陳國斌等陪同調研。
林曉峰會長在調研中指出,南坑鎮依託生態、區位等優勢,在鄉村振興、閩南文化傳承與保護工作中取得了顯著成效。他強調,下一步要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二是強化品牌建設,擴大市場影響力;三是深化產業融合,培育發展新動能。通過傳承與保護閩南文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振興示範點,帶動村民持續增收致富,實現高品質發展。
在新羅村,調研組詳細瞭解了該村“農業+旅遊”雙輪驅動發展模式。作為革命老區村、閩南文化古村落,新羅村充分發揮富鋅硒土壤優勢,通過組建蜜柚合作社推廣良種種植,帶動戶均年增收超萬元;同時大力發展蘭花產業,形成特色農業集群。在文旅融合方面,該村依託世界最小土樓翠林樓、羅山寺等資源,引入專業旅遊公司開發漂流、民宿等配套項目,同時發展靈芝等中草藥產業,打造“生態+文化”旅遊產業鏈,逐步實現“環境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振興目標。
葛竹村作為始建於南宋時期的閩南文化古村落,調研組重點考察了其特色農業發展情況。該村依託悠久的枳實種植歷史,每年三四月舉辦枳實花節,打造“雪海嵌藍天”的特色景觀,吸引大量遊客前來觀光。目前,葛竹村已成為集生態觀光、休閒旅遊為一體的特色村落。
在高竹點萬畝茶園,調研組深入瞭解當地茶產業發展現狀。該茶園地處九龍江西溪源頭流域,地處高港、金竹、葛竹三個行政村,擁有得天獨厚的茶葉生長環境。目前種植面積達2萬畝,年產茶葉1000多萬公斤,年產值1.5億元,主要生產鐵觀音、金觀音等十餘個優質茶品種。
在捷頤康養項目現場,調研組聽取了項目規劃建設彙報。該項目盤活閒置資源,總投資3.5億元,規劃建設星級酒店、溫泉康養民居等設施,建成後預計年接待遊客15萬人次,年產值7000萬元,將成為南靖縣文旅康養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