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今追昔~臺灣民報創刊發行百年紀念

  【本報訊】紀念《臺灣民報》創刊發行一百周年,它是日據時期,台灣人的喉舌,為保存及弘揚漢文化,為民眾爭取平等對待,而長期努力奮鬥的經典雜誌!

可能是 4 個人和文字的圖像

  1923年4月15日,《臺灣民報》發行創刊號,再過三天即是創刊一百周年。《臺灣民報》董事長林幼春,霧峰林家第七代,出錢出力,撰寫文章,參與編輯,也曾因「治警事件」而入獄,為民族社會做出鉅大的貢獻。他的文學成就更是眾人欽佩,譽為「臺灣三大詩人之一」,梁啟超稱讚「海南才子」。

  由於曾德宜老師告知,04-10下午,與中華社區報刊聯合新聞網林垂益理事長、林銘鐔及廖瑞彩,專程到「舊香居」書店(台北市大安區龍泉街81號),參觀「臺灣民報百年紀念展」,非常敬佩舊香居書店,收集齊全資料,舉辦展覽。

可能是 2 個人和文字的圖像

  展覽場雖然不大,但是可以感受到書店用心精緻的佈置,進去後瞬間把整個思緒拉到百年前。回想臺灣前輩先賢們冒著高壓氣氛,為所有民眾爭取平等對待,所做的種種艱難努力。首先,為宣傳讓所有人了解,必須要有管道為大家喉舌,前輩先賢們面對異民族的各種蠻橫手段,刁難阻礙,仍然不計個人得失,創立雜誌發聲,由《臺灣青年》、《臺灣》而至《臺灣民報》。

  1920年1月11日,東京臺灣留學生所組織的「新民會」在東京蔡惠如的寓所舉行創立大會。席上由彭華英、林仲澍兩人提議創刊雜誌,為爭取自由平等,需要有雜誌來做宣傳,滿場一致贊成通過,但一群窮學生沒有經費,經蔡惠如交給林呈祿1500元作為發行用第一筆款項,再募得其他費用,使得《臺灣青年》順利發刊。

可能是顯示的文字是「只民民民 民 族心權報 權 報 自真任達 達 白 運 任 增未你民 增 米 你 榮 死 榮死。 榮死評情 評 情 日九骨美入年六自店」的圖像

  1920年7月16日,《臺灣青年》發刊第一號,負責實際責任的是蔡培火、林呈祿、彭華英三位,蔡培火擔任編輯兼發行人。《臺灣青年》一共發刊十八期,至1922年2月15日以後,改名為《臺灣》,在台灣島內受到歡迎,同時也受到總督府的壓迫。其中談到提倡臺灣議會設置運動,與批評日本治臺的政策,都遭到禁止發行。

  1922年4月1日,發行第三卷第一期起,《臺灣青年》雜誌改名為《臺灣》,刪除「青年」兩字。當時重要幹部學業都已完成,面臨生活問題勢必各奔前程,在人才與資金壓力下,一度曾發生存廢問題,經過一番討論後,推選蔡培火回臺灣募集資金,組織股份公司。

可能是 4 個人、書報攤和文字的圖像

  蔡培火回臺灣後,與葉榮鐘(當時擔任林獻堂私人秘書)到全島各地作文化演講兼募股,同時葉榮鐘負責辦理公司章程和登記手續。新成立的「股份公司臺灣雜誌社」,資本金25000圓,分為1250股,每股票面金額是20圓。創立大會在臺中市舉行,選出董事、監察人與顧問:

  董事長:林幼春。常務董事。林呈祿。董事: 林階堂、蔡惠如、黃呈聰、蔣渭水、蔡年亨。監察人: 邱德金、洪元煌、鄭松筠、林篤勳、陳逢源。顧問: 林獻堂、林資彬、林梅堂、楊肇嘉、葉清耀、蔡式穀、劉蘭亭、王敏川、王鍾麟、許嘉種、洪獻章、吳三連、渡部彌億(日人律師)。

可能是地圖和文字的圖像

  《臺灣》雜誌,總計發行三年,刊印十九期,在第四卷第三期有一篇增刊《臺灣民報》的預告,「……自四月一日起,欲發行一種半月刊,名叫《臺灣民報》THE TAIWAN MINPAO,目的是要普遍,使男女老少知。所以用平易的漢文,或是通俗白話,……與本誌並行,啟發臺灣的文化,……」。

  1923年4月15日,《臺灣民報》發行創刊號。增刊《臺灣民報》的目的在於報導時事,以補雜誌所不能做的工作,以後由半月刊而旬刊而週刊,最後達到發行日刊,它是始終一貫著朝這個目標邁進。1923、1924年間,編輯陣容並不堅強,因為留學生中,能夠寫日文的很多,但是能夠寫中文的並不多,尤其能寫白話文更是稀少。日本治理臺灣,教育方針是要學習日文,斷絕漢文教育,總督府的政策是「有步驟的滅絕漢文化」。當時能夠用中文寫作的人,在留學生中不多,在臺灣島內也不多。雖然提倡作詩、組織詩社以其保存漢文化,但是能夠作詩,未必能夠寫文章。

可能是票根和文字的圖像

  《臺灣民報》初期撰稿人,在東京有林呈祿、黃呈聰、黃朝琴、王敏川、黃周、蔡炳耀、王鍾麟等,在臺灣有林幼春、陳逢源、蔡惠如、蔣渭水等,寥寥可數! 1923年11月11日,自第一卷第九期起,由半月刊進而為旬刊。1924年5月1日起,《臺灣》雜誌廢刊,即是到第二卷第八期。從此,編輯們卸下雜誌編輯的工作,可以專心為《臺灣民報》效力,而不必兼任兩份工作。1925年7月12日起,由旬刊改為週刊。但是《臺灣民報》自《臺灣青年》以來都在東京發行,不但受雙重檢察浪費時間,運輸上也費時費事,於是思考遷入臺灣發行是重要的急務。

可能是票根和顯示的文字是「民灣臺 報民灣臺 報民灣臺 TAWAN MINPAO 報民灣臺 G09 TAIWAN TAIWANMINPAO MINPAO 販民灣臺 THE TAIWAN MINPAD 報民灣臺 THE AIWAN HETANWANMINPAO MINPAO 報民灣臺 THE TAIWAN MINPAO 報民灣臺 報民灣臺 THE THETAIWANMINPAO 報良灣臺報良灣臺 AIWAN ANMINPAO 」的圖像

  1927年8月1日,《臺灣民報》移入臺灣發行的第一號發行,紙面改為八開大型,報份日益增加,內容也日加充實,對民眾發生領導作用。就在臺灣人民額手稱慶時,總督府開始不斷地給高度壓力,於是檢察日趨嚴厲,處處挑剔。報紙被塗銷剪掉,滿面瘡痍已是司空見慣,更惡毒的就是扣留報紙,既不指出哪裡應予塗改,也不予放行,曾經扣留最久達四十四天。

  1929年1月13日,由臺中市大東信託公司成立資本30萬圓的「株式會社臺灣新民報社」,林獻堂擔任董事長,羅萬俥擔任常務董事。1930年3月2日,《臺灣民報》合併於《臺灣新民報》,以一比一舊臺灣民報的股東成為臺灣新民報的股東,《臺灣民報》也自1930年3月29日起,改稱《臺灣新民報》。

可能是 1 人和文字的圖像

  自1920年7月16日發行《臺灣青年》雜誌,經過《臺灣》雜誌、《臺灣民報》雜誌,一脈相傳,不曾停歇,日復一日的都在當臺灣人民的喉舌。雖然在日本總督府與軍部高度壓力下,仍始終如一的為臺灣人民發聲。

  在當時高壓的困苦環境而處處被刁難,前輩先賢們出錢出力,不畏恐懼而為臺灣人民播種政治覺醒,與漢文化的保存發揚,義無反顧,一而再、再而三的長期奮鬥,保留臺灣人民發聲的管道。

可能是文字的圖像

  撫今追昔,謹致上最尊貴的敬意!!

  #臺灣民報創刊發行一百周年紀念

  #臺灣青年

  #臺灣

  #臺灣民報

  #臺灣新民報

  #霧峰林家林幼春

  #保存及宏揚漢文化

  #致前輩先賢最尊貴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