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期凌亂~氣候正衝擊臺灣傳統文化

  【本報訊】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張皪心指出:前天花蓮傳出大地震,希望大家都平安無事!近日依然可能會有餘震,請注意自身安全。清明連假即將開始,大家是否都正忙碌著到處奔走呢?有不少人預定好了行程準備藉著連假時間出國走走,然而臺灣人特別喜歡的賞櫻季正發出警訊!

  2024 的暖冬,改變了櫻花正常的開花時間。臺灣櫻花花期提早了17-19天1,原先不應該出現在 2 月的花朵卻早早開始綻放。但弔詭的是,今年日本的櫻花卻是 11 年來最晚開的一次,顯示氣候變遷的影響已越來越顯著。

  也許大家會想問,櫻花花期凌亂會有什麼問題嗎?植物的生長週期與氣候變化息息相關,這也是植物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不正常的氣溫會造成植物誤判季節,在冬天開花極有可能讓花朵、樹皮與內部組織遭受酷寒破壞,而夏季過高的氣溫,也可能迫使櫻花停止生長,並因散熱速度慢而降低修復力。

  從櫻花看見氣候危機,拯救氣候,需要像文名一樣關心環境的大眾,一同站出來!

  氣候變遷正侵蝕著植物生長週期,打亂植物的生理時鐘。今年升溫衝破攝氏 1.5 度2,許多重要物種都受到影響。以臺灣為例,阿里山鄒族的神花「金蘭草」,是鄒族儀式中與神靈溝通的重要媒介,卻因氣候變遷而面臨神花難以尋覓。

  2023 年,綠色和平發布研究報告《氣候危機在臺灣:消逝中的文化四景》3,深入臺灣不同文化的社區,結合氣候資訊、人物訪談與實地考察,揭露臺灣重要傳統文化資產,包含「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鹿港老古街社區」、「阿里山鄒族部落」,以及「北門南鯤鯓代天府」所受到的極端氣候衝擊。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 張皪心

  眾多數據都顯示出氣候變遷對於臺灣重要文化傳統影響甚遠,然而,想要保護臺灣重要文化不是沒有解方,綠色和平針對氣候危機提出三大解決方案倡議各政府與企業積極減少碳排放和增加自設再生能源。在 2030 年前減少 50% 的碳排放,控制全球升溫在攝氏 1.5 度內,並於 2050 達到淨零碳排目標。

  推動各地政府重視氣候危機對人類社會的威脅,制定氣候適應方案,打造韌性城市。

  持續在聯合國國際會議上,推動全球海洋與森林保護(如《全球海洋公約》會議、生物多樣性大會等),以固碳、調節氣候穩定。

  除此之外,有您的捐款加入,也能直接幫助綠色和平前線救援,面對氣候危機所帶來的威脅,提供森林野火的救火訓練、提供災難的物資補給與運輸。

  想要挽救岌岌可危的氣候危機,我們需要更全面的源頭減碳策略、以群眾聲音向政府施壓制定更完善的氣候政策促使企業加速減碳與能源轉型,減緩氣候變遷造成的衝擊。當我們可以一同喚醒更多的環境意識,就能為地球換來一線生機。

  綠色和平想邀請您加入我們的行列,支持扭轉氣侯危機的決心,在還來得及的時候,阻擋氣候變遷侵蝕您我重要的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