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屆台灣高校傑出青年赴大陸參訪團在名譽團長、台灣中華傑出青年交流促進會理事長陳長風,團長、台灣中華傑出青年交流促進會副秘書長曹瀚文的帶領下,8月26日來到北京大學開展交流參訪活動。
當日下午,歡迎儀式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301會議室舉行。民革中央副主席、北京市政協副主席、民革北京市委主委王紅,民革北京市委秘書長樊維,民革中央聯絡部二處處長孟彬,北京大學黨委書記、校務委員會主任郝平,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教務長王博,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寧琦等領導出席歡迎儀式。參訪團全體成員,民革中央聯絡部二處四級調研員謝冰,民革北京大學基層委員會主委、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院長趙楊,北京大學相關職能部門和校團委負責人、北京大學青年師生代表等一同參加活動。
當晚,歡迎晚宴在北京大學中關新園群英廳舉行,北京大學校長龔旗煌,以及王博、寧琦等校領導出席晚宴。
在下午的歡迎儀式上,全體人員一同欣賞了北大學子帶來的歌曲表演《如願》《外婆的澎湖灣》,並觀看了北京大學宣傳片,感受海峽兩岸同根同源、文脈共鳴、醇厚積澱,體悟“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精神與“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在燕園生生不息。
王博代表北京大學向各位來賓表達熱烈歡迎和誠摯問候,並介紹了北大的歷史和發展情況。他表示,台灣高校傑青團到訪北大是一次很好地實地瞭解北大、認識北大的機會,同時是在7月份大陸高校師生赴台參訪後的又一次“一家親之旅”,相信傑青團此行定會推動台灣青年和大陸青年心更近、情更濃,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增添新生力量。
陳長風、曹瀚文先後致辭,感謝北京大學搭建了此次暢談學習生活、傾聽彼此真誠心聲的平台,希望在交流中進一步促進兩岸學子互學互鑒,共同架起兩岸青年的“連心橋”。北京大學團委副書記、體育教研部教師丁寧就大陸師生代表團赴台交流作感悟分享,充分抒發了對兩岸學子在寶島相聚中濃厚情感聯結的真摯懷念,並對台灣高校傑出青年赴大陸參訪團來到北京大學表示熱烈歡迎。北京大學和參訪團雙方互贈紀念品,在“雙向奔赴”中成就海峽兩岸亮麗的風景線。
雙方在北京大學新太陽學生活動中心開展分組座談交流會,兩岸師生就傳統文化、校園生活等方面的獨特魅力進行了熱切交流,並就生涯規劃、興趣愛好等方面進行了熱烈探討。
交流活動後,北大師生帶領台灣高校青年參觀校園,途經燕南園、靜園、西門、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未名湖、博雅塔等標誌性建築景觀,一同感受風格古朴的燕園建築,共同追尋融入血脈中的相同歷史記憶。
在當晚的歡迎晚宴上,寧琦代表北京大學致辭。她表示,兩岸同胞一家親,中華兒女心連心,通過這次交流,她看到了兩岸青年之間的親密無間、赤忱熱烈,充分感受到了親人之間的同宗血緣、靈魂默契,真切體會到了“兩岸一家親”親在骨血裡,希望兩岸青年能以理想為價值交匯點,以經歷為精神聯結點,攜手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伴隨北京大學和台灣代表團同學們共同呈現的歌曲、舞蹈、器樂等精彩的文藝節目,此次跨越山海的誠摯交流逐漸接近尾聲,不可磨滅的珍貴記憶也將永遠定格。
台灣高校傑出青年赴大陸參訪團在北京大學的參訪活動圓滿收官。兩岸同胞以滿腔的熱情友善傳遞溫暖,以滿載的激情活力展示青春,以滿懷的真誠慷慨促成交流的盛會,共同譜寫兩岸互促互進、融合發展的美好篇章。
台灣高校傑出青年赴大陸參訪團是民革中央以中華中山文化交流協會名義於2004年創辦的,至今已舉行18屆,是兩岸青年學生交流的著名品牌活動。近20年來,歷屆傑青團成員有的成長為島內各界精英,有的選擇來大陸就學、就業,有的通過創新創業取得事業成功。2008年,以歷屆傑青團成員為主體的台灣“中華傑出青年交流促進會”(簡稱“傑青會”)成立。通過“傑青團”和“傑青會”,兩岸更多的青年朋友結為學業和事業上的好朋友、好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