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兼攀爬行動者劉羿君日前和她的團隊於台 14 線埔霧公路段(電影《賽德克·巴萊》取景的地方)進行淨山活動,綠色和平攀爬隊與地面志工總計 45 人,一整天共清理了約 500 公斤垃圾1!其中團隊甚至清出一個馬桶、兩個浴缸以及數支針筒與醫療廢棄物。
228 淨山是綠色和平歷年傳統,每年淨山總是會有清不完的垃圾不斷產生。最令我難過是,腳下本該為土壤與綠草的山坡,如今卻是堆積如山的垃圾瀑布……。
「撿」垃圾,不如「減」垃圾
經過分類計數,前五名垃圾種類分別為,塑膠包裝、免洗餐具、寶特瓶、玻璃瓶以及鐵鋁罐。每年淨山所清出的垃圾統計結果,絕大部分是塑膠垃圾居多。如果能改變舊有的一次性消費模式、從源頭減量,垃圾自然沒機會流落山林,政府要從法規管理,企業則從源頭減量。臺灣花了很大力氣做分類和回收,但這裡的垃圾瀑布告訴我們,改變舊有的一次性消費模式、從源頭減量才是治本之道。
綠色和平長期以來持續推動「源頭減量」的觀念,並以實際行動進行淨山淨海、實地調查、倡議行動等方式,呼籲政府、企業提出具體減塑目標及方案,減少一次性塑膠包裝使用,落實重複使用模式並增加循環容器使用量等辦法,目標 2025 年前將一次性塑膠減少 50%。
如果您會因為山林間、海岸邊人為丟棄的垃圾感到生氣或心疼,那麼邀請您加入支持綠色和平,幫助我們有資源持續推動企業承擔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