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淑媞與王立基主持兩岸視訊防疫交流

  【本報訊】世界各國開始施打疫苗,也討論合作防疫。前“衛福部國民健康署長”、健康永續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邱淑媞18日和大陸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會長王立基進行防疫視訊座談會。雙方都認為全球化的時代,防疫難分彼此,兩岸政府應進行疫情交流和合作,一同促進兩岸醫藥衛生改革與創新發展。

  邱淑媞在馬英九任職台北市長時擔任台北市衛生局長,曾參與2003年SARS台北市和平醫院封院的防疫工作,防疫經驗豐富。馬英九執政時邱淑媞曾任衛生署健康局長、“衛福部”健康署長,現為健康永續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正當世界各國都在施打疫苗並討論防疫合作,以及疫苗護照之時,蔡政府疫情中心至今未尚未讓民眾施打疫苗,也未與大陸探討防疫合作及兩岸“綠色通道”等事宜,邱淑媞因此於18日下午偕同台灣公衛專家,低調和大陸的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會長王立基進行“兩岸防疫政策與經驗交流”視訊座談會,就2020兩岸防疫政策與經驗進行交流。

  此次座談從全球與兩岸之防疫策略與成效進行分析比較,並就三大面面向進行交流。一是“防疫政策檢視與前瞻”,台灣專家分享了以過去防SARS經驗和教訓所發展出的動線管制方法,提倡民眾勤洗手、戴口罩來阻斷接觸。大陸專家則認為從早期的圍堵與封鎖到後來的積極防禦策略,是有效控制疫情的關鍵。

  二是“科技應用與社區防疫”,台灣專家以“大台中醫師公會”為例,認為通過公會群組交換訊息、籌集資源,基層診所第一線醫護高度的警覺性,及早診斷可疑病例進行阻斷,對於有效防止大規模社區傳播,貢獻甚大。大陸專家則建立跨部門數據匯聚,以大數據支持各地健康碼管理,進行精準防控,未來會考慮加強法規修訂隱私保障。

 三是“在後疫情時代要如何推進兩岸交流與合作”,與會者認為,因應國際積極準備解封,2021除延續高規格之防疫強度,亦須加強疫苗接種,並應動態監測全球病毒變異的狀況,是下一階段防疫的關鍵。

  在綜合歸納方面,兩岸分享了2020防疫成功的關鍵,包括過去SARS之經驗、SARS之後的醫藥衛生建設、積極之防疫目標與對策等;兩岸也都大量借重創新科技與大數據,作為精準防疫之利器;兩岸也都對防疫措施採取以實證為基礎的滾動式修正,以提高成本效益,避免不必要的人力與資源耗費。 

  健康永續教育基金會的邱淑媞董事長表示,只有把防疫做好,才是維持經濟發展的最好方法,在全球化的時代,防疫很難分彼此,兩岸政府應以人民健康安全為第一考量,創造對民眾最安全、最有利的經濟振興條件,達到健康、經濟與社會的多贏。 

  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王立基會長表示,疫情發生之初,台灣醫療專家有前往武漢相互交流,也有民間團體積極提供防疫物資,而在大陸的台商台胞,染疫率也控制到非常低且都受到悉心照料,由此可見兩岸在疫情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性;希望在此基礎上,兩岸能繼續合作,一同促進兩岸醫藥衛生改革與醫藥衛生的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