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大陸報導,11月21日有11名在山東能源肥城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梁寶寺煤礦事故中被困井下的礦工均升井獲救,被送往醫院治療,目前身體狀況平穩。
救援過程中,當地用於井下降溫的冰塊就有幾十噸。此次救援還有可噴水到100米外的消防機器人下井救援。這種機器人下井後,可攜帶兩條60米長的水帶行走。
運幾十噸冰塊到井下降溫
事發之後,當地組織力量展開救援。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趕到現場指揮。山東省政府成立的救援指揮部,調集了4支救援大隊,共144名專業人員參與救援。
一位參加救援的消防隊員表示,消防部門已派出多批救援力量參與救援,現場救援的主體力量是礦山救援隊,消防隊員為其提供幫助和保障。
外界一度不了解事故具體情況。
11月20日下午,救援指揮部對外通報,此次事故系井下3306掘進工作面發生火災,除11人被困外,其他人員安全升井。著火點位於被困人員後方200米位置。
救援過程中,救援人員採取了通風、降溫等措施,使用高壓水槍、惰性氣體等進行滅火。但是,井下救援地點溫度高、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氣體濃度大,救援並不容易。
參與救援的棗礦救護大隊隊長晏明來告訴新京報記者,井下有大量濃煙,就像大霧一樣,能見度只有1至3米,且溫度達到 60-70℃。
除了能見度和溫度影響,井下還有有毒有害氣體,最初,井下一氧化碳濃度遠超正常人可接受的濃度範圍。
張金紅說,營救中,滅火降溫及通風排煙很重要,救援人員還安裝了一台風機,並重新鋪設了風筒,將有毒有害氣體及濃煙向外排放。
截至11月20日晚間,事故現場救援指揮部通過礦車將幾十噸手提箱大小冰塊運送至井下,進行物理降溫。
11月20日晚間,新京報記者在事發煤礦的井口位置看到,大量身著制服的人員正在救援,不時有救援人員下到井內。還有工作人員將冰塊放進礦車,源源不斷地向井下輸送。
消防機器人下井,可噴水到100米外
11月20日下午三點多,兩台消防機器人下井救援。
此次救援共調派6台機器人前往現場,最終根據現場情況,安排兩台機器人通過煤礦升降梯進入礦井進行救援作業。
研發機器人的中信重工開誠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他們下井參與救援的作業的兩台機器人一台是RXR-C6BD 消防偵察機器人,一台是RXR-MC80BD消防滅火偵察機器人.
上述工作人員介紹,兩台機器人下井後,後方人員通過遙控設備進行控制,遙控設備上裝有屏幕,可實時觀察到機器任處的情況。下井之後,偵察機器人主要負責收集信息,並回傳後方:“它所攜帶的設備可以最大限度的監測周邊溫度、能見度、有害及可燃氣體,並分析前方的環境。”
“因為井下能見度低,比較危險,我們依靠機器人在前方,將畫面實時傳輸給後方救援指揮部調度室的,後方再進行操作,”上述工作人員說,消防滅火偵察機器人下井後,它可攜帶兩條60米長的水帶行走,待進入到火災事故核心位置,後方操作遙控設備進行降溫滅火,每秒水流量可達80升,噴水距離可達100米。
上述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本次下井的兩台消防機器人充一次電可工作四五個小時,也可以邊工作邊充電。消防機器人防火、防水、防爆的特點,並且在複雜地形條件下不會側翻。
一名現場救援人員介紹,由於最初的救援環境惡劣,人們無法進入事故核心現場,除了通過機器人救援,救援人員還使用了氣溶膠滅火彈實現井下滅火降溫。
被困礦工無燒傷,呼吸道無損傷
經過30多個小時的救援,11月21日上午傳來好消息,救援人員發現了被困人員。
8時30分許,“他們跑出來了。”晏明來聽到有同事喊道,緊接著他在井下看到有兩名滿臉黑炭的礦工從火場中跑了出來,連忙上前攙扶。“這是礦井火災事故發生後第一看到他們,當時特別激動。”
兩名被困礦工從火場中衝出。晏明來說,發現被困人員時,因現場溫度過高,救援人員無法進入,只好等救援人員降溫後,受困人員自己出來。
10時18分,11名被困人員全部升井獲救。這些礦工從11月19日晚間被困到獲救,至少在井下呆了34個小時。晏明來表示,這34個小時,被困礦工是依靠自救器度過的,受困地方不通風但有氧氣,被困位置距離獲救位置120米左右。
張金紅說,自救器戴上便可提供氧氣。此外,由於工作面延伸到哪裡,飲用水也就輻射到哪裡,當礦工被困後,一直都有水源供應,具備相應的生產條件。
晏明來說,他看到這些礦工時,感覺他們狀態都還不錯,但當時來不及多想,只是一個接一個的將他們送出去。
記者在現場看到,前三個批次升井的10名礦工可在救援人員的攙扶下行走,最後一批上來的礦工行走已不大方便,被救援人員抬出。
其中,有部分礦工眼部均被濕毛巾蒙著。現場工作人員介紹,之所以用濕毛巾蒙著,是因為被困礦工長時間呆在密閉黑暗的井下,見到外部光線時需要有所保護。
獲救的11名礦工隨後被送到嘉祥縣人民醫院救治。
11月21日下午,負責主治工作的肖要來醫生告訴新京報記者,被救礦工送到醫院後,醫院為其做了全面檢查,檢查項目包括血常規、胸片、心電圖等常規指標。結果顯示,所有礦工身體狀況基本都正常,礦工的呼吸道均沒有損傷症狀,也沒有被燒傷或被熏傷。
蕭要來透露,轉運途中,救護車上的醫護人員會對礦工的病情進行初步評估,若礦工病情非常嚴重,就立刻送到大型綜合醫院去。但這11位礦工生命體征都比較平穩,就被陸續送到當地縣醫院。
蕭要來表示,目前所有礦工的生命體征都很平穩,狀態也很不錯,明天會再做個全面的檢查,如沒有其他問題則可回到工作崗位。
涉事企業曾遲報、瞞報事故
梁寶寺煤礦位於嘉祥縣。該地礦產資源豐富,境內探明有煤面積125平方公里、總儲量26億噸,大量煤礦企業坐落於此,此次涉事的梁寶寺煤礦就是其中之一。
肥城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官網顯示,梁寶寺能源有限責任公司是肥城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巨野煤田、魯西南新區開發建設的第一對現代化礦井。
這不是梁寶寺煤礦第一次被外界關注。
據大眾網報導,2016年8月15日,該礦曾發生一起衝擊地壓事故,造成2人死亡。但事故發生後,該公司未在規定時限上報,經認定,屬一起遲報事故。在該礦停產整頓期間,8月16日又發生一起工傷事故,並違法瞞報。兩起事故均被山東煤礦安監局通報。
不過,梁寶寺煤礦還是擁有諸多榮譽。肥城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官網介紹,梁寶寺能源有限責任公司曾先後榮獲中國煤炭工業“特級安全高效礦井”“文明煤礦”“企業管理優秀單位”、山東省“十佳煤礦”和省管企業“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記者注意到,此次事故前一周,11月13日,梁寶寺煤礦還舉行安全規範評比活動,對10月份評選出的4個“安全優勝區隊”和76名安全優勝員工進行表彰獎勵,這是該礦首次開展月度安全典範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