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據海絲商報報導,9月20日在南安羅東霞山村慈恩堂舉行一場特殊的追思會,眾人追思的對象,是世界南安同鄉會名譽主席、臺北市南安同鄉會名譽理事長黃清源先生。
黃清源於9月9日在台北逝世,享年92歲。生前他曾交代後人,要將骨灰送回故鄉羅東霞山村安置。南安市領導王春金、林榮忠、洪順昌、黃華強、丁瑞金等以個人名義敬獻花圈,對黃清源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南安市委辦、市政府辦、市委統戰部、台港澳辦、市政協辦、南安市海峽兩岸交流協會、南安市台屬台胞聯誼會、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會等有關單位及黃清源生前好友等都發來唁電或敬獻花圈,對黃清源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南安市領導吳躍達、李少敏和黃清源家屬、生前好友、家鄉親人等共同參加追思會。
黃清源的兒子介紹,父親臨終前反復交代他們,在台北只要簡單火化後,就將其骨灰送回家鄉,與祖母的骨灰安放在一起。“父親對家鄉的奉獻是無私無我無悔的,一直都聽大家叫他為黃老師,可我父親最開心的便是別人叫他黃理事長。父親一直致力促進海峽兩岸詩詞文化等交流,兩岸鄉親血溶於水,是同根同源的同胞,同屬一個中國。”黃清源先生一生熱衷家鄉公益事業,致力於促進海峽兩岸文化的交流。
黃清源先生出生於1929年1月15日,於2019年9月9日因病醫治無效,不幸在台北逝世,享年92歲。羅東鎮霞山村人,9歲時他的父親於南洋病逝,家裡僅靠其母親和大嫂耕作五分農田維持生計。他少時上山砍柴,下田拾穗,生活十分困難。他的母親頗有見識,常訓勉他認真讀書。
黃清源小學畢業後,考入泉州民生農校。抗日戰爭勝利後,他攜好友結伴到台灣謀生,在台東縣及蓮花縣的學校執教並榮陞校長。工作中,他愛崗敬業,努力工作,對待學生耐心細緻,精心施教,以強烈的愛心和較強的業務能力,把一批批孩子培養成人。
在教學之餘,他充分利用時間,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識水平。40餘歲時,黃清源參加了台灣聯考,被錄取於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在大學裡,他刻苦攻讀古典文學5年,獲取了畢業資格。
黃清源先生在擔任臺北市南安同鄉會理事長和榮譽理事長期間,以敦睦同鄉親誼,聯絡感情、交換知識、互相扶助為宗旨,為台北市南安同鄉會盡職盡責、鞠躬盡瘁,於2004年9月舉辦主題為“故鄉情、世界心”的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懇親大會,組織海內外南安鄉親500人在臺共敘鄉情。
雖兩鬢染霜,黃清源先生仍孜孜不倦地潛心探究文學,致力於弘揚和傳承中華文化,尤其推崇閩南文化。他先後在各種刊物上發表多篇文章,獲得了多項榮譽,並編撰了《中國傳統思想—靜道》、《黃氏祖先畫像集》、《思味》、《人生之道》、 《綠水文選》、《綠水隨筆》、《淡水隨筆》等著作無償贈送親朋好友,他還主編《泉南文化》雜誌(半年刊)1期—14期。終其一生,黃清源先生是我們活到老、學到老、奮鬥到老的光輝典範。
黃清源先生又是一位偉大的父親。他育有三男一女,秉承良好的家風,克勤克儉,給予了孩子們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懷。在那隻賺幾十元微薄工資的艱苦年代裡,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努力積攢著,不但要供自己的孩子讀高中、上大學,還要寄到大陸資助其侄兒、外甥學習。
他又能言傳身教,以自身的良好品行培育孩子的道德情操。他一如既往的奮鬥精神,孕育了孩子努力拼搏的意志,為孩子的成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現在,他兒孫滿堂,門庭光耀,他的家庭成為了書香門第、文化世家。
黃清源先生一生默默奉獻、艱苦奮鬥、勤儉持家、淡化享樂。到了晚年,兒孫們都有了美好的前程、可觀的收入,他自己也有了豐厚的退休工資。可是,他仍然樂於清平的生活,沒穿過高檔的衣服,沒享樂過奢侈的酒宴,孩子們給的錢,他總是捨不得花,而是把錢捐給家鄉。
1995年,他捐資5萬元給羅東埔頭良庵大宗祠,1998捐資10萬元建泉州農校“清源圖書館”,1999年捐資10萬元給南安二中購買圖書。他還先後捐資10萬元給泉州種植刺桐樹,捐資10萬元給南安市種植柳樹,捐資50萬元建設靈山慈恩堂,捐建霞山小學一座教室、添置辦公用品等,據不完全統計,他共捐獻給家鄉的財物達2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