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山見水見文化~浙江大花園計劃實施

  【本報訊】浙江“美麗鄉村”建設發端於2003年6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親自擘畫,從全省選擇1萬個左右的行政村進行全面整治。十多年踐行,鄉村面貌煥然一新,不僅山青了、水碧了,還實現了城鄉“無縫對接”。至2017年底,全省2.7萬多個村莊實現整治全覆蓋。

  舉全省之力深化“美麗鄉村”建設,浙江省啟動的“全面實施大花園建設行動計劃”,正努力把全省變成一個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式的大花園。

  浙江“美麗鄉村”建設發端於2003年6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親自擘畫,從全省選擇1萬個左右的行政村進行全面整治。十多年踐行,鄉村面貌煥然一新,不僅山青了、水碧了,還實現了城鄉“無縫對接”。至2017年底,全省2.7萬多個村莊實現整治全覆蓋。

  此次“大花園行動”,省委和省政府要求拿出釘釘子精神,對照目標高質量推進,不但嚴守城鎮開發邊界控制線、環境質量底線,還要全力打贏治氣治水治土治廢等污染防治攻堅戰。同時,樹立大文化理念,守好鄉愁古韵、樹好文明新風。

  此前,浙江已在機制上為“大花園行動”提供了保障:將所有欠發達縣“摘帽”,不再考核GDP總量,轉而著力考核生態保護;實施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推出綠色發展財政獎補機制,對降低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提高出境水水質、提高森林覆蓋率等進行獎勵。例如,按照省財政出台的獎懲標準,出境水水質按Ⅰ類、Ⅱ類、Ⅲ類占比,給予不同獎勵。不久前,錢塘江源頭的開化縣一下子獲省綠色發展財政獎補資金7.37億元。

  “大花園行動”的本質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浙江森林覆蓋率已位居全國前列,此番還啟動“一村萬樹”工程,計劃用3年時間在全省每個行政村新植1萬株樹。重點抓好鄉村庭院綠化、街道綠化和休閑公園綠地建設,對缺株斷帶、樹種單一、防護功能較差的林帶進行優化調整,打造獨具特色的“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精品村莊。為此,對植樹模式進行了創新:培育農業專業合作社、家庭林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完善農村綠化用地政策,採取租用、流轉、補助相結合方式保證綠化用地需求。 

  美麗鄉村,離不開人文元素。浙江把新一輪美麗鄉村建設的觸角向人文領域拓展——修復古道,讓濃縮的人文歷史煥發生機。經省有關部門調查,浙江尚存較為完整的古道100餘條、總計長度近2000公里。省政府要求:各古道所在地按修舊如舊、鄉土性、實用性原則,保護歷史遺跡。參照古代“五裡一短亭、十裡一長亭、三十裡一驛站”原則設置設施,將沿線古村落、古樹名木、高山濕地、古建築等自然文化遺產串聯起來。

  專家認為,“大花園行動”將把浙江名山大川、著名景點串珠成鏈,變盆景為風景,使山水與城鄉融為一體,自然與文化相得益彰,讓人民群眾看得見綠水青山、聞得到清新空氣、吃得到放心食品,在暢游山水意境中感受到更深層次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