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大公報報導,正在福州舉行的福建省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上,福建省政協委員、福建省泉州南少林寺方丈釋常定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表示,兩岸武術同根同宗,台灣武術的根在大陸,是鄭成功時代進入島內的。對此他建議,福建應以獨具特色的少林禪武文化作為紐帶,串聯起閩台武術交流。
該報導指出,說中文,學中國功夫,已成為當下潮流。而言中國功夫必稱少林。釋常定告訴記者,少林功夫已是中華武術的象徵。少林寺在海內外具有強大影響力,赴寺習武或互訪的有來自東南亞、歐美等幾十個國家的武術家、武術愛好者。同時,少林文化也憑藉其頑強的生命力成功走出國門,並紮根海外,與當地主流文化相互融合。“在兩岸亦有深厚民間基礎。'以武會友'的方式有助於兩岸進一步深化交流。”釋常定說。
“南少林禪武文化已成為中國文化的使者,對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文化交流、友誼增長及信仰共鳴作用顯著。”釋常定說,1998年時任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赴泉州少林寺視察時指出:“作為祖國燦爛文化的一塊瑰寶,以南少林武術為載體的南少林文化,千百年來薪傳不衰,融入了泉州民俗民風,豐富了泉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內涵,而且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闢、延伸而遠播海內外,成為海外鄉親與祖國聯繫的一條感情紐帶。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泉州市要繼續弘揚南少林文化,推進僑鄉的新一輪創業。”
釋常定表示,改革開放40年來,福建省經濟社會實現了長足發展,文化百花齊放,其中福建南少林禪武文化獨具特色,價值突出。無論是讓外國人了解中華文化,還是推動中外文化的交流,或是促進中外人民之間的友好關係方面,禪武文化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釋常定建議,將南少林禪武文化發源地泉州少林寺,列為省級對台交流基地,為兩岸同胞回顧歷史、文化交流、暢敘親情搭建平台,推動禪武文化在兩岸交流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