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已是常態~北京市將發展夜間經濟

  【本報訊】中國大陸“加班已是常態,夜裡才有屬於自己的時間。”北京市民馮雪感慨,“對於大城市的上班族來說,夜消費已經是剛需。”和馮雪有共同期待的人,在北京還有很多。 

  新華社報導,正在此間舉行的北京兩會上,北京市市長陳吉寧在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將在今年出台繁榮夜間經濟促消費政策,鼓勵重點街區及商場、超市、便利店適當延長營業時間。

  “城市夜間經濟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夜市,它是一種基於時段性劃分的經濟形態,一般指從當日下午6點到次日凌晨6點所發生的三產服務業方面的商務活動。”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工商聯副主席李志起今年的提案便是“點亮京城夜間經濟,提振北京本地消費”。

  今年,大到商場超市、小到24小時便利店等都將成為北京激發消費潛力新的“催化劑”。

  在李志起看來,發展夜間經濟可以促進經濟活動時間延長、各種設施利用率提升、促就業機會增加,從而推動服務業擴張規模,拓展遊客的消費空間,拉動經濟快速增長。

  “夜經濟是繁榮北京商業、為居民提供更便捷消費的重要手段,要調動各方資源並形成良性循環的系統。”北京市商務局副局長孫堯在接受人大代表詢問、政協委員諮詢時表示,“到2022年,北京將有一半以上的便利店實現24小時營業。”  

  多組數據更能夠反映出北京城的夜間消費基礎。“滴滴”2018年發佈的出行大數據顯示,夜間出行(22點至凌晨6點)佔比最高的十大城市中,北京位列前三名;外賣平台“餓了么”2017年發佈的數據,夜宵經濟最火的城市中,北京排名第六。

  但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這一數據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還遠遠不夠。“北京夜間消費的規模、熱度、便利程度還遠遠不夠。”李志起說。

  相比本地居民,來京遊客對北京的夜感受就要更淺。旅遊業內人士表示,來京遊客人均消費水平還有很大程度的提升空間,除了景區門票、酒店餐飲、旅遊購物外,夜間的文藝演出等也都是有待開發的“新高地”。

  “新的一輪減稅降費政策會更多地讓利於民、藏富於民,期待這些政策能更強地激發老百姓夜間消費的意願。”漢光百貨董事長王小雨說。

  但夜間經濟的發展,也受到公共交通運營時間等客觀因素的影響。“除了延長公共交通運營時間保障商場工作人員夜間出行以外,鼓勵夜間經濟還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保障。”王小雨說。

  部分代表表示,文化演出活動也是夜間經濟中有待挖掘的重點,這方面需要破除現有梗阻。

  李志起同時指出,要把規劃重點從過去較為單一的零售、文娛消費、餐飲消費等行業,變為涉及城市居民消費升級的新興熱點領域,才能更多地滿足夜間經濟的主力軍——新世代人群的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