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民宿刷單套路~到底傷害了誰?

線上比線下價格貴
投機心理滋生刷單亂象 

  【本報訊】當民宿開始成為“網紅”後,民宿刷單也開始被關注,儘管問題從幕後被拉至台前,但其背後的利益鏈卻從未被徹底斬斷。然而,在追求短平快的效益變現背後,“刷單”傷害的也許不僅是消費者,如果始終只是依賴於“平台良心”,那麼民宿長遠的發展勢必會被刷單造成的信任危機反噬。 

預訂套路 線上線下價格不同 

網評與實況差異巨大

  今年10月,馮先生帶著家人前往廣西旅遊時,在妻子的建議下,提前在當地預訂了一家民宿,但入住後店內的情況卻讓他大跌眼鏡。

  “房間的實際情況與網上的照片差異實在是太大了,衛生條件差,沒有熱水,噪音也比較大。”馮先生說,他們在預訂這家民宿前,曾特意瀏覽了該店鋪的訂單量以及用戶評價,就是希望能找到一家環境舒適的民宿,但到店之後的情況卻讓他們一家人很失望,“我不相信有上千條訂單的店會是這個樣子,那些好評都是怎麼來的?光這個噪音就讓人忍受不了,正常人怎麼可能會在平台上給他們寫好評?”

  馮先生稱,由於他在網絡平台預訂民宿時就已經付過房費,到店後他曾以網上信息與實物不符為由,要求退款,但遭到店方拒絕,“他們先是不承認網絡信息不符的情況,後又說需要先向平台申請退款,通過之後才能把錢退給我。”

  由於當時已接近凌晨,馮先生一家剛從西安抵達廣西桂林,他最終放棄退款,在這家民宿將就了一晚上。但他表示這次住宿體驗讓他非常失望,甚至覺得遭遇了消費欺詐。後來在與朋友聊及此事時,他才知道自己被網絡刷單給“套路”了,“訂單數都是網絡刷手們刷出來的,好評也是他們隨便寫的。”

  與馮先生的“環境落差”不同的是,楊先生11月初在網上預訂酒店時遭遇了“價差”。他告訴華商報記者,11月9日,他因出差,在福建南平預訂了一家民宿,“這家店在住宿平台上的排名靠前,訂單量也大,想著應該不錯。到了店裡,我覺得環境和設施也都還過得去,可是辦理入住的時候卻發現,我在網上預定的房子一間一天是330元,而在店裡直接交錢入住,門市價卻只有260多元,比我們少了近70元。”

  楊先生就此事與店方理論,但對方告知他是房型不同,因此價格也不一樣,“既然是房型問題,為什麼我在網上沒有看到260元的房型,而且在店內要求換房恰好這個房型就沒有了?”對於店方的解釋,楊先生並不買賬,“我覺得他們之所以敢在網上賣那麼貴,是因為有訂單量和好評數在‘撐腰’。根據店裡的房客數量以及環境情況,我懷疑這些數據都是刷出來的。”

預訂套路 線上線下價格不同 

新開民宿以訂單基數保生存

  對於楊先生關於價格差的猜測,記者在西安一名民宿從業者劉銘(化名)處得到證實。他說,對於很多民宿從業者來說,招攬客源的主要渠道就是通過網絡平台,消費者心理上一般都願意選擇訂單量大的店鋪,這就給網絡刷手創造了生存空間,但這個空間是基於民宿從業者的“投機”心理而滋生的。

  “打個比方,同樣規模、同樣裝修程度的兩家民宿,一家在住宿平台有3000個訂單,另一家只有兩三百個訂單,那麼一般來講,訂單多的這家店價格一定會高出許多,它甚至敢惡意抬價,因為它有訂單量這個資本。”劉銘說,由此也就造成了民宿房費線上和線下的剪刀差,“因為線上看的是照片和數據,線下看的就是實物,如果線下標價過高,那就是作死。”

  另一家民宿老板告訴記者,通常願意花錢雇刷手來做民宿刷單的,一般都是一些新店鋪,“一家新的民宿上線,沒有訂單,名不見經傳,如果你要老老實實做業務,一單一單積累訂單量和好評數,那你很可能等不到店鋪做大做強,就關門了。因為平台上的推薦排序,除了品質以外,訂單量、瀏覽量等也是一個重要的考核,就算你有幸得到推薦,排名比較靠前,能夠被用戶看到,但是沒有訂單基數,也沒有人會選你,你可能一個星期也接不到一個訂單。”

  在這樣的客觀規則下,不少店鋪刷單其實也是“被迫”進行的,但惡性競爭也就這樣開始了。劉銘說,有些民宿在刷夠一定訂單量,能夠支撐正常營業水平之後,就不再刷單,“一旦開始了惡性競爭,在做出來之前,陷入其中的店家通常都會靠網絡刷手的一番厮殺,突出重圍。大家都在刷,你不刷,你就得‘死’。”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張晴雨(化名)在西安市區開了一家民宿,她說自己從未刷單過,在她的意識裡,周圍刷單現象並沒有那麼嚴重。“肯定有人刷,但也不是每個人都會刷。”她認為,民宿密集區刷單會相對較多,包括景點和鬧市區。同時,對於城市民宿來講,如果成規模有十來間房,那麼很可能房源是老板租來的,這些成本壓力會迫使老板想辦法“突出重圍”。“我的民宿房源是自己的,沒什麼壓力,也就從沒想過要去刷單的事。而且民宿是個長久生意,不管刷不刷單,把設施和服務做好,才是真正吸引客源的長久之道。”她說。  

記者暗訪 借鑒網購刷單手段 

第三方平台幫實現“本傭立返”

  那麼,網絡刷手究竟從何而來?民宿刷單的價格又是怎樣的呢?記者在調查期間加入了一個微信刷單群,該群共有400餘名網絡刷手、17名管理員。

  成為網絡刷手的門檻極低,即便從未接觸過網絡刷單,經過管理員十多分鐘的簡單培訓,便能輕鬆上手。記者在體驗時發現,進群之前有嚴格“考核”,管理員會要求開放所有朋友圈,僅半年可見及以下或者沒有朋友圈權限都無法加群。同時,培訓過程中並不會真正給哪家民宿刷單,只是簡單學習刷單流程和方法,是用虛擬的一單來練手,支付金額也只有2.05元,刷後通過專門返現的App退回2.66元。

  在網絡刷單群裡,每天管理員會在群裡發布訂單,訂單信息通常以“民宿老板的微信號+傭金金額”的格式進行發布,刷手們在收到訂單信息後自主添加民宿老板微信,聯繫好之後進行刷單操作,傭金根據要求不同,每單3元到10元不等。

  一名群管理員在對記者進行培訓時稱,發展下線便能從對方傭金中抽取12%提成,現在各大平台對刷單行為的打擊力度都很大,為避免被發現,通常每個刷手一周只在一家店鋪做兩三單,“但由於有下線,人數眾多,只要老板願意花錢,我們能在最短的時間裡把一家新店做成網紅店鋪。”

  有刷單群管理員稱,在長期的發展中,針對民宿行業的網絡刷手們已經形成了一個個大小不一的“聯盟”,通常微信刷單群中,民宿老板不被允許進入刷手群,一般由管理員們將刷單信息分享至群內,至於這些信息從何而來,普通的刷手往往無從得知。

  記者聯繫到刷單群內一名網絡刷手,他表示自己通過朋友介紹進入刷單群,已經做了小半年,“這一行是走量的,有的人比較勤快,下線發展的也多,一個月躺賺兩三千元零花錢沒問題。”

  上述網絡刷手稱,民宿刷單是借鑒網購平台刷單的手法,採用“本傭立返”的方式,通過下單、付款、店鋪老板返現的方式來進行,“最早由老板在平台之外通過微信或支付寶的方式,將本金和傭金退回給刷手。後來,隨著刷單大軍越來越壯大,一些手機軟件作為第三方平台,為刷單大軍量身打造了更為舒適的‘溫床’,這裡提供各大電商平台的商品鏈接,從這裡進入購物平台進行支付後,再進入‘找回訂單’頁面將訂單號粘貼進去,就能在10分鐘內拿到自己的本金和傭金。”

傷及根本 損毀行業秩序

刷單行為無異於飲鴆止渴

  實際上,第三方平台的介入,雖然讓刷單變得更加“方便快捷”,但同時也引起了正規住宿平台的警覺。“這種投機取巧式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在損毀行業秩序的同時,也對正規平台的聲譽造成巨大損害,因此許多平台都將刷單行為列為紅線。”業內人士劉某說。

  劉某說,相對於傳統意義上的酒店,民宿的門檻相對較低,不管是資金需求,還是審批手續,都比較容易實現,因此,近幾年來民宿在國內的增長速度始終保持在每年5%左右,“隨著一些地方政府在政策上的扶持,這個速度在未來很可能還有變化。但對於很多新開設的民宿店鋪來講,最初都無法繞開網絡刷單這個黑色旋渦。”他介紹說,民宿行業在西安起步較晚,形成規模大約只有一年多的時間,“但不管是在哪裡,刷單都幾乎是伴隨著民宿同時誕生的。”

  劉某說,刷單現象的出現,使得客人會被虛假點評誤導,到地方才發現民宿入住體驗和平台上宣傳的不一樣,不僅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造成傷害,也對整個行業產生不良影響,甚至可能構成消費欺詐,“從短期利益來看,一家民宿店鋪能夠花錢通過網絡刷單快速積累人氣,並產生經濟效益。但從長遠來看,這些利益的輸送和轉換,不僅侵害了消費者的權益,最終還會損毀整個行業的秩序,刷單行為無異於飲鴆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