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以707分的高分考入了北京大學文學係後,王心儀最近有些心緒不寧。她的一篇舊作在網上公開,文中她寫道,“貧困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儘管它狹窄了我的事業,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很多人被這篇文章感動。河北省委書記王東峰還委託專人前去看望她。
但另一方面,網上也有人認為她不必感謝貧窮。如著名經濟學者馬光遠就曾撰文《我從來不感謝貧窮!》,對人家小姑娘“感謝貧窮”進行了批判。幾天前,記者赴河北衡水和王心儀面對面,她對記者表示,網上流傳的版本並非原文,“流傳的是文章的前半部分,算是我對過去生活的告別。而後半部分,是我對大學生活的展望。”
【本報訊】邁過老式的紅漆木門,院子不大,正房的矮牆如今成了6歲三弟的“黑板”,上面寫滿了母親工整抄寫的加法算式、拼音韻母表,和三弟“100分”的稚嫩筆跡。聽到聲響,王心儀匆忙從里屋出來,她留著一頭乾練的短髮,有些嬰兒肥的臉上掛滿了笑容,為了接待這幾日的採訪,她特意換上了一套新衣。
●記者趕到時,她剛送走一波記者,家裡還沒來得及做午飯。
王心儀有些羞澀,把記者迎進了唯一裝著空調的里屋。這是一家人的起居室,十幾平米的空間,擺放著兩張床鋪,幾組衣櫃和書櫃。屋子有些亂,北大的錄取通知書放在床邊,一旁的小書桌是王心儀和她剛上高三的二弟的學習場所,在一厚沓試卷上,壓著一本魯迅的《吶喊》。
“從北大師姐那要來了書單,本打算回來後開始讀的。”但是現在,王心儀的讀書計劃被打斷。她沒想到,那篇為北大專項招生所寫的自述,會引起那麼大的反響。王心儀看上去有些疲憊,“最近幾天,每天都有記者來。”
說起讓她出名的那篇文章,“ 其實我本意並非單純感謝貧窮。 ”王心儀說,網上流傳的那篇“感謝貧窮”並不是全文,“那隻是前半部分,是我對過去的一種告別。還有後半部分沒有刊發,那是我對未來大學生活的展望。 ”
她突然有些憤懣,“ 網上不少人說我賣慘,我真沒那個意思。 ”
她給記者看了文章最後的結尾,特意放大的字體寄予了她對北大生活的期待。“ 我希望能在那裡遇見更好的自己,結交更多的良師益友,認真學習文化知識,並將其運用到實踐中去…… ”
王心儀始終覺得,生活在變得更好,這次引來關注後,也有不少好心人直接給她寄來了生活用品和學習書籍,這讓她很感動。
關於自己:不是寒門貴子
無論如何,得償所願考進北大,是王心儀最開心的事。
6月22日晚上,在收到通過北大專項招生通知和707分的高考成績後,她激動得徹夜難眠。
收到錄取通知書當天,還在保定實習的她,讓弟弟把通知書拍了照片發給自己。
“百餘年來,這裡成長著中國幾代最優秀的學者,他們從這裡眺望世界,志向未來。”通知書封面上的這段話,擊中了她的心,她翻來覆去唸了好幾遍。
●王心儀是個獨立的人,從小她就習慣於自主選擇,大學志願也是。
四個月前高考百日誓師大會上,有人問她志願,她脫口而出:“北大中文系。”
相比眾人期許,她更相信自己心之所向。
分數出來後,北大招生老師諮詢她的志向,理科生的她說出了中文系的名字,“招生老師愣了一下,問了句確定嗎,你可以再考慮下,我說確定”。
王心儀是個好學的人。還未入學她就提前要來了書單。閒聊時,她拉著記者追問大學生活的一切,選課、社團、學生會等等。在新生群裡,她不太愛發言。“他們談的NBA啦,社團啦,我都不太了解。”但對所有聊起的新事物,她都充滿好奇。
王心儀是個樂觀的人,就像她自己寫的:“幸福不是因為生活是完美的,而在於你能忽略那些不完美,並儘力擁抱自己所看到的美好與陽光。”對此,她身體力行。她會模仿記者的南方口音,然後止不住地大笑;去農作的路上,她輕聲哼著新學會的韓文歌曲;結束採訪,她換上常服,蹦跳著自嘲說:“這才是真正的我嘛。”
●採訪中,王心儀的淳樸、樂觀,無時無刻不在感染著記者,她真正樂在其中。
王心儀是個立體的人,對於外界給她貼上“寒門貴子”的標籤,她不太認同。“我覺得我很普通,只是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更何況,一次高考能否衡量人的成功,她不確定。“難道高考以前,我就不優秀了?”說完,她自己也笑了起來。
關於未來:想做個老師
“其實相比過去,我更願意談談未來。”見面前,王心儀特意向記者強調。
高考結束後,在物理老師的介紹下,她去了保定一家教育機構做暑期班輔導員。“一來賺點學費,二來終於可以過一把老師癮。”王心儀有自己的打算。
她滔滔不絕地和我講起這短暫的教學生涯,講起自己怎麼和這群初三的孩子打成一片。“我有時會板起臉來,這樣他們吃完飯後,就會把桌子收拾乾淨。”“他們做對題目的時候,我會鼓勵他們。”
結營儀式上,孩子們在她的工作服上畫滿了圖案,這讓她感受到:“在那邊做的事,比寫一篇文章然後受到關注,要重要得多。”
●她說,這次經歷更加堅定了自己做老師的決心,“以後如果我做老師,會少佈置些作業。”
未來,她也想去支教。“我知道有很多情況比我更糟的孩子,我希望能通過自身給他們傳達這樣的信息,只要努力,你可以看到外面更廣闊的世界。”
●學士帽,分割線
《感謝貧窮》全文分享:
提筆時,我是有些許猶豫的。因為不知道該怎麼講起這個關於我自己、關於貧窮、以及關於希望的故事。
1、談錢世俗嗎?不!
我出生在河北棗強縣棗強鎮新村。棗強縣是河北省貧困縣,人均收入極低。我有兩個弟弟,大弟弟和我一起就讀於棗強中學,小弟弟還在上幼兒園。一家人的生活僅靠著兩畝貧瘠的土地和父親打工微薄的收入。
小孩子的世界,本就沒有那麼多擔憂與沈重可言。而第一次直面貧窮與生活的真相,是在八歲那年。那年姥姥被診斷出患有乳腺癌,平靜的生活如同湖面投了顆石子一般,突然被擊得粉碎。一家人焦急慌亂,卻難以從拮据的手頭擠出救命錢來。姥姥的生命像注定熄滅的蠟燭,慢慢地變弱、燃盡,直到失去最後的光亮。
姥姥辛苦了一輩子,卻未換來一日的閒暇,病床上的她依然記掛著牲畜與莊稼。一輩子勤勤懇懇的姥姥的離世,讓幼小的我第一次感到被貧困扼住了咽喉。可能有錢也未必能挽救姥姥的生命,但經濟的窘境的確將一家人推向了絕望的深淵。
我清楚地記得那些灰暗的日子裡母親無聲又無助的淚水,我也開始明白:談錢世俗嗎?不,並不是的,它給予了我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也讓我們能盡全力去留住那些珍貴的人和物。而這些亦讓敏感的我意識到:生活,才剛剛解開她的面紗。
王心儀的家(供圖:王心儀)
2、人生的路不是走給別人看的
我和比我小一歲的弟弟相繼踏上求學路,又給家中添了不少經濟負擔。母親由於身體原因,更因為無人料理的農活及生活難以自理的外公,而無法外出工作。只能靠父親一個人打工養家糊口。父親工作不穩定,工資又少得可憐,一家人的日常花銷都要靠母親精打細算,才勉強讓收支相抵。
外公與媽媽一年的醫藥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姥姥生病時家裡又欠下了不少債,這也就免不了要省掉花在衣服上的錢。親戚家若有稍大的孩子,便會把一些舊衣服拿到我家。有些還能穿的衣服經母親洗洗,也就穿在了我和弟弟身上。
她常說,穿衣裳不圖多麼好看、乾淨、保暖就很好了。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母親現在仍穿著二十年前的校服了。我和弟弟也十分聽話,從不吵著要新衣服、新鞋子。
不過,班上免不了有幾個同學嘲笑我磨壞的鞋子、老氣的衣服、奇怪的搭配。記得初一一個男生很過分地嘲弄我身上那件袖子長出一截的“土得掉渣”的棉襖,我哭著回家給媽媽說,她只說了一句:“不要理他,踏實做事就好。”
是的,何必糾結於俗人的評論,那不過是基於你的外表與穿著,若他無法看到你內裡的自我,不睬他也罷。人生的路畢竟不是走給別人看的。那件衣服我穿了初中三年,那句話我也記到現在。
3、幸福是極力擁抱;自己看到的美好與陽光
除了衣著,上學帶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交通。低年級可以在村里上,但升到三年級就只能去鄉里的學校。家裡有一輛自行車,我坐在後座。弟弟只能坐在前面的樑上,兩條腿翹起來。別人眼中似乎是“演雜技”的樣子,竟讓弟弟堅持了三年。
當時到鄉里的路破得不成樣子,水泥板碎成一片一片,走起來坑坑洼窪,一到雨天還會積很多水。可媽媽每次接送,從不誤時。其實本可以讓我們寄宿在學校,一周接送一次,但鄉里學校的伙食實在很貴。媽媽又擔心正在長身體的我們,卻苦了體弱的自己。
有時候免不了要讓我們下車跑一會,於是每天上下學跑上一公里就成為了我和弟弟的鍛煉方式。記得有一次下雪,雪積了有一尺厚,車子出不了門,媽媽裹著棉襖,頂著風,走到學校來接我們,一路上也不知道有多少雪融化在了母親的臉上。但我和弟弟興奮得不得了,一邊玩雪,一邊和媽媽說著今天學到的新知識。
我們三個人就這樣一直走到天黑才到家。那時候我便懂得了,幸福不是因為生活是完美的,而在於你能忽略那些不完美,並儘力地擁抱自己所看到的美好與陽光。
●弟弟和媽媽(供圖:王心儀)
4、儘管貧窮刺傷了我的自尊,但仍想說:謝謝你!
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奪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
感謝貧窮,你讓我領悟到真正的快樂與滿足。你讓我和玩具、零食、遊戲徹底絕緣,卻同時讓我擁抱到了更美好的世界。
我的童年可能少了動畫片,但我可以和媽媽一起去捉蟲子回來餵雞,等著第二天美味的雞蛋;我的世界可能沒有芭比娃娃,但我可以去香郁的麥田,在大人澆地的時候偷偷玩水;我的閒暇時光少了零食的陪伴,但我可以和弟弟做伴,爬上屋子後面高高的桑葚樹,摘下紫紅色的葉子,倚在樹枝上滿足地品嚐。
謝謝你,貧窮,你讓我能夠零距離地接觸自然的美麗與奇妙,享受這上天的恩惠與祝福。我是土地的兒女,也深深地愛戀著腳下堅實與質樸的黃土地;我從卑微處走來,亦從卑微之處汲取生命的養分。
感謝貧窮,你讓我堅信教育與知識的力量。物質的匱乏帶來的不外是兩種結果:一個是精神的極度貧瘠,另一個是精神的極度充盈。而我,選擇後者。
我來自一個普通但對教育與知識充滿執念的家庭。母親說過,這是一條通向更廣闊世界的路。從那時起,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便深深地紮根在我的心中。
母親早早地教我開始背詩算數,以至於我一歲時就能夠背下很多唐詩。來自真理與智慧的光明,終於透過心靈中深深的霧靄,照亮了我幼稚而又懵懂的心。貧窮可能動搖很多信念,卻讓我更加執著地相信知識的力量。
感謝貧窮,你賦予我生生不息的希望與永不低頭的氣量。農人們都知道,播種的時候將種子埋在土里後重重地踩上一腳。第一次去播種,我也很奇怪,踩得這麼實,苗怎麼還能再破土而出?可母親告訴我,土鬆,苗反而會出不來,破土之前遇到堅實的土壤,才能讓苗更茁壯地成長。長大後,當我再次回憶起這些話,才知道自己也正是如此了。
(供圖:河北棗強中學)
5、我不相信手掌的紋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
“我不相信手掌的紋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求學路上,多少的坎壤困頓終究阻擋不住我追逐真理的腳步。中考,我以全縣第一的成績考入棗強中學。高中三年,我一直秉承著“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態度,尋找並發現學習的樂趣,並全心投入其中,為每一天注入靈感與活力。三年來,我的成績一直穩居年級前三名。在細心鑽研課內知識的同時,我也注意拓展自己的課外知識,積極參加各種競賽活動,獲得了全國中學生基礎知識與創新能力大賽省級一等獎、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省級二等獎,化學省級二等獎。
此外,我還是個充滿好奇心與想像力的女孩。我喜歡仰望天空,那一望無盡的透徹的藍,讓心中所有的塵埃散盡,歸於平靜;我喜歡逗弄花草,這份大自然的饋贈與祝福,若不多花些時候欣賞,簡直算得上“暴殄天物"了;我喜歡做白日夢,那是心靈的探索與自我的找尋,思想在翱翔、在潛游,引領我去本遙不可及的遠方。我喜歡像這樣放飛自我,與靈魂作伴,來一次心靈的旅行。同時,我也算得上是個“文藝女青年",平時喜歡靜靜地寫點東西,作品《楊絳一一那個安靜的守望者》獲得“語文報杯”大賽全國二等獎。
大家眼中的我,是個活潑、樂觀而幽默的女生,時不時會給大家高歌一曲,把所有人嚇出寢室;也常給朋友講段子(聽我講笑話真的可以練出腹肌)。同學們學習或生活中遇到了問題,也會找我幫忙,我亦以此為樂、全力相助。同時,我也絕不是個“兩眼不聞外事"的兩腳書櫥。校內,我一直擔任班長,全心全意為班級服務,並參與各種學校活動的組織、主持工作,被評為省級優秀學生幹部;校外,我也投身於社會實踐與服務工作中去,參與清掃街道、敬老院敬老等活動,受到大家的讚揚。
三年,苦嗎?很苦,小弟弟的誕生,加上我和大弟弟都踏入棗強中學,不免讓家庭經濟陷入更大的困境,這些也讓我認識到肩頭上沉重的擔子。我是老大,必須撐起這個家的希望。於是,壓力成了動力,這種信念與責任激勵著我一路向前。一年四季我一直穿著校服,每日的伙食是單調的白菜饅頭稀飯,雞蛋是成績提高後作為獎勵的加餐。可三年,又很甜。“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探索新知的樂趣遠遠超過了汗水的苦與咸。有老師的諄諄教導、同學的真摯情誼、學校的關心照顧,那些苦又算得了什麼?
資料來源/深圳電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