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貿易戰、降息與美元貶值的全球連鎖效應
我們活在一個快速變遷、人事物糾結纏繞的時代,世界上正在發生的大事,你應該知道,也應該理解。以下我們要談的是:如果你是美國總統川普,你會怎麼做?
你知道川普現在腦子裡想的是什麼嗎?是錢。他現在滿腦子想的,都是錢,甚至可以說是想錢想瘋了。為什麼?因為美國政府的債務,已經高到難以為繼的程度。光是每年要支付的利息,就已經是一個天文數字。
政府需要繼續借錢,才能運作下去。但要有人願意借,就必須把利息提高,超過銀行的存款利率,才吸引得了資金。美國的短期國債,加上一年期的國債,規模已經來到15兆美元,而且很快就要到期。如果沒有錢還,那就只能靠借新債還舊債。
目前,美國政府的總債務是36兆美元。這個數字不只是大,它代表著一整個系統的壓力,正一點一滴壓在川普的思維裡,讓他不得不每天都在想:怎麼樣可以撐下去,怎麼樣可以把錢弄回來。
但問題來了,如果美國政府發的新債利息比銀行利率還低,那誰會願意買?沒人買,就等於沒錢可借。所以,美國政府只能選擇提高債券的票面利息。現在Fed的基準利率在4%以上,這意味著,美國政府想發新債來還舊債,利息就必須高於4%,不然根本沒人理你。
現在市面上約有15兆美元的短期與一年期國債,如果按照4%的票面利率來計算,每年光這部分就要償還6,000億美元的利息。還沒完,美國中長期的國債還有20兆美元,平均利率大概是2%,一年利息又是4,000億美元。這兩筆加起來,2025年美國政府光是付利息就要1兆美元,差不多佔美國GDP的3.4%。
這是什麼概念?你知道2024年台灣 的GDP是多少嗎?是7,932.43億美元。也就是2,300萬台灣人,一整年不吃不喝拼命工作,所創造的財富,還不夠美國政府來付債息。這不是誇張,是現實。
而且問題不只是債多,問題更在於債務增加的速度,快得驚人。從1985年美國成為淨債務國以來,國債一路飆升。除債務額創歷史新高。更驚人的是飆升的速度。2024年1月,總額是34兆;到7月變成35兆,其間只用了7個月;到了11月來到36兆,更僅用了3個月。這不是正常國家該有的節奏,已是衝向懸崖邊的步調。
這種狀況不免讓人聯想到與美債是否已出現龐式結構的特性:第一,美債高度仰賴「借新還舊」,一旦新債發不出去,資金斷鏈,違約風險就立刻浮現。第二,美債高度依賴國家信用,一旦信用出問題,像是信評被下調,信心瓦解,美債的吸引力就會瞬間崩盤。第三,在規模擴張上的速度讓人瞠目結舌。
這些將諭示些什麼?想想龐式結構的結局你便可知。現在,你或許可以稍微理解川普為什麼滿腦子都是錢,為什麼他每一個動作看起來都像在衝突邊緣打轉。因為,時間不多了。
國家要減少債務,方法其實很有限:開源、節流,還有讓美元貶值。開源的部分,川普出手非常直接:
第一招:打貿易戰,對全世界加關稅,美其名是保護本國產業,實際是提高稅收;原因很簡單,美國的產業早就空洞化了,很多東西根本自己生產不了,只能靠進口。如果你對這些進口商品加稅,政府稅收就會自然增加。2004年美國的進口總額是4.22兆美元。如果針對這些商品加徵10%的關稅,理論上可以進帳超過4,000億美元。這就是川普的算盤,對外看似強硬,實則是在補政府財政的破洞。
第二招:賣金卡,一張500萬美元,賣的是象徵、賣的是人脈;
第三招:向烏克蘭、台灣、韓國、日本、歐洲等盟友開口,要錢、要資源,叫做「讓你當朋友不是免費的」。
川普在節流方面也沒客氣。上任後對聯邦部門大刀闊斧裁員,目標是砍掉5-10%的公務人員。還列出一大堆政府資產準備變賣,包括FBI總部在內。這些措施若執行落實,每年當可省下許多錢用來付利息。然而,最關鍵的大招是讓美元貶值。只要美元貶10%,債務就自然被稀釋10%。同時,也意味著商品價格會大幅上升,連帶的聯邦政府徵收的稅收也大幅增加。例如:去年賣1,000元的商品,政府抽200元稅;今年因為通貨膨脹,該商品漲到2,000元,政府就可抽到40-元。稅率沒變但實收翻倍,這就是川普真正想幹的事:用貶值的方式,來賴掉那筆龐大的國債。
疫情期間,美國財政部與聯準會大舉印鈔,讓市場充滿美元。那時是為了救急,把經濟從封城和停擺中拉回來。但疫情一過,馬上切換成快速升息模式,短時間內把利率拉到5%。這一波猛操作下來,物價指數也出現明顯下滑,看起來就像一場「成功的硬著陸」。
本來Fed看到通膨下滑後,也準備要降息了。但事情沒那麼簡單;因為降息後不久,物價又開始明顯反彈。這個時候,照理說,Fed應該暫停降息,甚至繼續維持高利率一段時間,來壓住第二波通膨的火苗。但川普不這麼想。他持續對Fed施壓,要他們盡快降息,這動作背後其實是一整套「刻意讓美元貶值」的邏輯。
美元貶值,對誰最有利?當然不是窮人。窮人手上的錢是現金,而現金是最先被貶值的。當你什麼都沒有,只靠手裡那點現金過日子時,美元一貶,你的生活就瞬間變得更困難。房租貴了,超市東西貴了,你的生活卻沒多一分收入。
反過來,有錢人就不一樣了。他們手上持有的不是現金,而是資產:企業、股票、不動產。而這些資產會因為美元貶值而升值,而且升值的幅度往往還超過美元的貶值幅度。所以這場貨幣貶值的遊戲,其實是一場資產階級的「財富再膨脹計畫」。
川普知道這個邏輯,他也選擇站在這邊。所以讓Fed降息、讓美元走弱,是他眼中最快能讓資產價值膨脹、稅收增加、債務縮水的「三贏策略」。但代價是什麼?是底層人民的困境更深,是通膨壓力的死灰復燃。
這時候,整個局勢就出現了第二個悖論。川普讓美元貶值,表面上看起來是在傷害底層人民,但其實他是有配套措施的。他是有節奏地打一場貨幣與貿易的組合戰。關鍵在於「貶值」搭配「貿易戰」。
當美國對全世界發動貿易戰,外國商品進入美國的價格自然大幅上升。這時候,美國企業突然發現自己有競爭力了,因為進口變貴,國內生產反而划算。這樣一來,企業就會有擴大生產的需求,工廠要動起來了,機器要重新運轉了。
但問題也來了,擴大生產需要錢。錢從哪來?當然是從銀行借。可現在的貸款利率高得嚇人,企業根本不敢借、不想借、也借不起。於是川普另一手就出來了:逼迫Fed降息。只有讓利率降下來,企業才敢大量借錢,啟動生產線,開始擴張。
企業擴張了,自然就需要大量員工。那些原本失業或勉強維生的底層民眾,突然之間找得到更好的工作了。此時,雖然物價漲,但他們有了穩定收入,日子也變得沒那麼難熬。你要知道,對很多人來說,真正的痛苦不是物價,而是沒工作、沒收入或低收入。現在川普這一套騷操作,讓他們有事可做、有錢可賺,雖然物價貴了點,但生活反而比過去穩定了。
這就是川普的悖論:一邊讓美元貶值、物價上漲,看似對底層不利;但另一邊,透過貿易戰加降息,啟動製造業擴張,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反而讓底層生活獲得實質改善。貿易戰 + 降息 = 美國製造業的再啟動。
如果Fed真的如川普所願,把基準利率降下來,那美國政府每年要付的利息就會大幅下降。這不是小數目,是幾千億級別的減少,等於每年從債務壓力中多喘一口氣。
再來,如果美元能再貶值10%,那就等於美國的整體債務也被「自然稀釋」了10%。這就像你欠100萬,但貨幣貶值後實際只還90萬的價值,用一種合法又看不見的方式,把債務從系統裡削掉。
更進一步,如果美國製造業真的重新站起來,不只是就業機會變多,政府的稅收也會直接增加。幾千億的額外稅收不是夢,因為一旦產業鏈回流、工廠擴張、公司獲利,政府就有更多可以抽的稅源。
再搭配之前提到的開源節流,關稅、資產變賣、大幅裁員等連環拳,這一整套操作下來,美國政府的債務就可能不是死局,而是有機會開始減少的棋局。
這就是川普路線的核心策略。對美國來說,這不只是經濟政策,而是一場結合貿易、金融、貨幣、債務與政治的全方位戰略。一場試圖把美國從巨債壓力中拉出來的豪賭。而這場賭局,從某個角度來看,不無成功的可能性,也受到許多美國民意的支持。
但話說回來,川普這一連串操作,總要有人虧吧?沒錯,虧的人其實不少。最直接受傷的,就是那些持有大量美國國債的國家。
你想想看,如果你只是把一堆錢放在利率下滑、貨幣貶值的美債上,你肯定是虧大了。利息變少,實質購買力也在縮水。這種情況下,拿著美債就像拿著一張越來越不值錢的兌換券。
但事情沒有你想的這般簡單。如果你不只是被動持債,而是能夠積極利用貿易戰帶來的局勢,那情況可能改觀。因為當美國對其他國家發動貿易戰後,那些國家出口到美國的難度上升,賺不到美元。美元不好賺,就變得更稀有、更難得。
這時就出現一個新的悖論:美元在美國國內不斷貶值,但在國際上卻有升值的壓力。為什麼?因為美元是國際貨幣,大家都要用它。當全球出口商難以從美國市場賺到美元,各國獲得美元的難度上升,國際市場上的美元數量就變少。流通量一減,美元自然在國際上升值。
有趣的是,很多政府與企業為了維持出口競爭力,會選擇讓自己國家的貨幣相對美元貶值,這樣做的結果是,美元雖然在美國國內變得不值錢,但在國際市場上反而變得更值錢。這種雙重定價,是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特殊地位所造成的。
換句話說,川普這場賭局不只是操作美國內部的財政與經濟,而是同時牽動了全球資金、貿易與貨幣政策的神經。你以為他只是在玩利率跟關稅,其實他是在打一場跨國貨幣與權力的戰爭。
當川普這套美元貶值與貿易戰雙軌策略一出手,全世界的國家,也就自動分成了兩類。
第一類,是手上握有大量美債與外匯存底的國家。他們有選擇權,可以開始拋售美債、換回美元,再轉身去全球市場上搶購資源與資產。不管是能源、礦產、技術,還是其他稀缺財貨,這些都是可以用美元當籌碼去收購的優質資產。對這些國家來說,這是一場機會,一場提前布局未來的全球性資源爭奪戰。
第二類,則是那些背負著龐大美元外債的國家。他們手中沒有美元,只能靠出口商品來賺美元。但現在貿易戰開打,出口困難重重,美元變得難賺,這時候他們只能選擇讓本國貨幣貶值,來提升商品的出口競爭力。然而,這是一條流血的道路。因為貨幣一貶,利潤縮水,企業生存困難,經濟開始流失現金。而當美元收入不足,又必須拿美元去還債、付利息,那些原本就脆弱的國家經濟體,很快就會出現債務違約、企業倒閉、資產價格崩跌等連鎖反應。這時候,有美元的國家,或者是潛伏在全球的美國資本家,就會低價接手那些陷入危機的資產,進一步完成全球版的「底部收割」。
而在這場美元荒當中,黃金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黃金是唯一能與美元抗衡的硬通貨,不受某一國的政策操控。所以各國央行紛紛開始搶購黃金,也因此推高了黃金價格,讓黃金成為另一個全球戰略資源。
但問題是,黃金的數量是有限的,不足以支撐這麼龐大的國際金融與貿易體系。美元還是唯一具有全球流通力的主體貨幣,當它開始緊縮或貶值,整個世界就會陷入美元荒的結構性困境。
所以最後我們可以看到:美元貶值對誰殺傷力最大?不是別人,是美國底層的人民,還有那些美元儲備極少的國家。這個世界上有很多這樣的國家,他們才是真正被川普這套政策犧牲掉的輸家。
總而言之,川普的操作不只是為了短期選舉,而是想用非常手段讓美國撐過這一波高債時代。他讓美元貶值、壓低利率、打關稅戰、刺激製造業、削減支出、賣政府資產,這些表面上看起來是亂出招,但其實背後有一整套邏輯。
這是一場美國的財政自救,也是一場以全球為代價的經濟戰爭。你以為他只是在搞美國內政,其實他是在對整個世界出手。
這不是一場內政操作,這是一場地緣經濟的全面重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