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三伏時間/初伏:2024年7月15日~7月24日,共10天。中伏:2024年7月25日~8月13日,共20天。末伏:2024年8月14日~8月23日,共10天。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 ”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日子。此時,天氣炎熱潮濕,“伏邪”最易傷人,除了常見的熱症,許多健康問題也會隨之而來。
今年的三伏天共計40天,跨越了7、8月份,屬於典型的“長三伏”。如今尚未入伏,但南北方多地都已經開啟「燒烤模式」,氣象專家預測,這將是60年難得一遇的極端炎熱天氣。三伏天,是避暑的時節,也是養生的時節,有“病根兒”在這裡落下,也有舊疾在這裡緩解。那麼,今年三伏天究竟有什麼講究呢? 又該如何適應時節養護身心呢?
*三伏養生防三“氣”
一、防寒氣/《黃帝內經》中講:「病起於過用,需防因暑取涼。 ”三伏天酷熱難耐,空調、電扇、冷飲成了人們降溫消暑的必備品。但過度取涼,體內寒氣便會積蓄,以致引發風寒感冒、頭痛酸脹等症。因此,盛熱的三伏天,防寒反而更加重要。天氣再熱,也不要長期緊閉門窗,待在空調房內,開空調過夜、洗冷水澡、大量喝冷飲更不可取。空調溫度不宜過低,建議控制在26°C左右,避免長時間直吹空調,尤其是頭部和關節部位要特別注意保暖。夜晚睡覺時,可以用薄被覆蓋身體,並在睡前用溫水泡腳,促進血液迴圈,改善睡眠品質。
二、防濕氣/入伏前後,降雨量增多,氣溫居高不下,以致陽燥盛行於外,陰濕潛伏於內。中醫認為,濕氣為「萬病之源」,傷脾胃,損陽氣。年輕人長痘、水腫,老年人長斑、體虛,都是濕氣淤積的表症。古語有言:「夫百病之始生者,必起於燥濕、飲食、居處。 ”平時可多開窗,保持室內的乾燥和通風,適量進食薏米、紅豆等食物,也能很好地説明身體健脾祛濕。
三、防暑氣/“大熱曝萬物,萬物不可逃。”夏季暑氣盛行,而三伏天作為一年之中最為炎熱的時段,暑氣更是達到頂峰。暑邪極易傷人,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輕則氣陰兩虛、頭痛乏力,重則噁心嘔吐、危及生命。三伏天里,需盡量避免在中午時分外出,外出時,一定要做好防曬措施,如遮陽帽、太陽鏡、防曬霜等。天氣炎熱,人體毛孔外張,體內津液也會隨著出汗量的增多而損耗。多喝水能及時補充體內流失的水分,也可適量飲用綠豆湯、酸梅湯等清熱解暑的飲品。
*三伏食療記三訣
一、吃三飯/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末伏烙餅捲雞蛋。 ”養生之道,不過飲食、起居、喜怒,在適合的時節,吃適合的食物,對身體大有裨益。頭伏吃餃子:三伏天熱,食補以平補為佳,餃子正是平補的最佳選擇。餃子營養豐富,能很好地補充人體所需的蛋白質和維生素,還有助於驅散體內寒氣,促進食慾,增強體質。外,餃子狀似元寶,元寶藏福,三伏天里吃餃子,也是圖個好兆頭,過一個福氣滿滿的盛夏。
中伏吃麵條:中伏天氣最熱,人體容易大量出汗,消耗體力。煮一碗熱麵,可以快速補充身體流失的能量,吃完後出出汗,也能驅散體內寒氣;吃一碗涼拌面,加入一些時令蔬菜,既可開胃解暑,又能滿足口腹之欲。
末伏吃烙餅:末伏時節,天氣仍然炎熱,但逐漸進入收尾階段,人體經歷體力消耗過多,補充能量是重點所在。相比於餃子和麵條,烙餅的做法更為簡單。烙好的雞蛋餅,餅皮酥脆,雞蛋香嫩,搭配一些清爽的蔬菜,美味與營養兼得,是夏日補充能量絕佳美食。
二、食二瓜/苦瓜:俗話說:「夏季吃苦,勝似進補。 ”中醫認為,苦瓜性寒味苦,入心、脾、胃經,能夠清熱解毒、降火消暑,特別適合在夏季食用。苦瓜炒蛋、涼拌苦瓜都是不錯的選擇,需要注意的是,苦瓜性涼,脾胃虛弱、體寒的人不可過度食用。冬瓜:冬瓜性涼味甘,含水量豐富,不含脂肪,老少皆宜,適當食用能起到利尿消腫、清熱解暑的作用。冬瓜湯、冬瓜粥都是夏季理想的食療選擇,既緩解暑氣,又可促進體內濕氣的排除。
三、品一茶/綠茶具有清熱解毒、提神醒腦的作用。夏季飲用綠茶,能補水分,除暑熱,可在綠茶中加入適量薄荷葉,更增清涼之感。《茶經》記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 ”茶自古以來就是消暑佳品,夏日難免困倦,品一杯綠茶,養性修身,提神醒腦,日子也會清涼許多。
*三伏祛暑做三事
一、宜靜坐/三伏天里,不論是潮濕悶熱,還是高溫燥熱,都容易使人煩悶不堪,內心更添一份熱氣。《黃帝內經》中講:「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此時,不妨拋開生活的繁雜瑣事,尋一處陰涼通風之地,閉目養神,靜坐休息。靜坐時,調節呼吸,心無雜念,將身心放鬆,使氣血緩和,自能體會到另一番天地。
二、宜發呆/古語有雲:「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 ”思慮過多,耗費心神,徒增愁緒,炎熱的三伏天里,更要注意調節情緒,避免憂思傷神,落下病根。不妨給自己一些發呆的時間,找一個舒適的地方,什麼也不做,靜靜地發呆,放鬆身心,以緩解壓力,恢復精神。
三、宜靜心/生活的瑣事,天氣的炎熱,容易使人心煩氣躁。所謂萬化根源總在心,燥則生動亂,燥則傷身心,消暑的上乘境界,在於靜心、平心。煩夏不如享夏,人不能改變天氣,卻能改變心情。心靜則涼,心態平和,身體自然少受暑熱之苦。
“若得三伏閒情在,便有清涼藏心中。”三伏將至,酷暑將臨,盛夏的熱情已經在向人們招手。“伏”亦是“福”,在這流火的三伏天里,願你把夏日的暑氣驅散,將生活的福氣收滿,身健、心靜、人無憂。點亮「在看」,將文章轉發給身邊的家人朋友,祝大家夏日安康,諸事皆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