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原鄉-廈門.漳州.泉州輕旅行

週末的短旅行,走一趟台灣的原鄉:廈漳泉。我感覺,我需要。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樹、戶外、大自然和特寫1
週六傍晚,到了泉州。
泉州不是第一次來。
可是,每次都有每次的驚喜與感動。
泉州,又叫鯉城,因為形狀似鯉魚。
鯉魚城,太多故事了。
泉州跟漳州一樣,是台灣人的根,原鄉之郷。
閩南文化的精緻,台灣信仰的源流,是撇不開泉州的。
台灣許多香火鼎盛的大廟,莫不是早年先民從泉州分靈而來。當然也有許多是從漳州分靈而來,端看先人是從泉州或是漳州而來。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和大家站著2
台北的龍山寺,就是朝清乾隆年間,從泉州晉江縣安海龍山寺的觀音菩薩,分靈來台北艋舺的。
多少台灣古老有傳統的寺廟,當年不論興建翻修,也都必須得從泉州請來老師傅。
只因泉州師傅才有那個功底。
南管,布袋戲,都跟著先民來到台灣。

圖像裡可能有戶外3
泉州自有自己的氣派與積累。
從閩越族時期,到秦末漢初封國、設郡縣。
到東漢和東晉大亂,族群大規模從中原南遷。
所以,泉州會有一條河,稱之為洛水,有一江,叫做晉江。
閩南人自稱,也被人稱為“河洛人”,説的話,叫做河洛話。
到了台灣的閩南人,也是如此。用閩南語讀唐詩,特別有韻味還特押韻,其來有自,不是沒理由的。

圖像裡可能有大家坐著和食物4
泉州很開闊。
唐宋之後,泉州成為海上絲路要港,是當時世界四大口岸之一。
宋元時期,泉州更是大開大闔,貿易航行,北到日本,南往印度洋。
馬可波羅還稱泉州是兩大港之一。
許多外國人聚居泉州,帶來各種多元的文化與信仰。
所以泉州不止有開元寺、龍山寺、關公廟與媽祖廟。
大批波斯人住在泉州,帶來了摩尼教,也就是金庸筆下的明教。
泉州至今保留了世界僅存的摩尼教神像。
就是草庵裡,宋朝存至今,利用整塊山石雕成的光明佛石像。
幾百年來,被信眾中國化了的這尊光明佛像,就這樣安然存在,在泉州。

圖像裡可能有室內5
泉州文風自古興盛。
可是,泉州人習慣開闊、闖蕩。
所以航海經商,也都難不倒泉州人。
雖然有明清兩代的壓抑,但泉州的開拓性,現在更是最好發揮的時機。

圖像裡可能有戶外6
金門缺水。
泉州二話不說,把最好的水源,給了金門。
源源不絕,給的,是無止境的鄉親之情。
可不止是水。
台灣人可知,光是泉州,就是台灣永不會枯竭,取之不盡的生命泉源?
謝謝泉州。
台灣人,為什麼要跟14億同胞為敵?
為什麼不跟自己的親族同胞擁抱?
台灣人,能不能聰明一次?

圖像裡可能有戶外PS
1
草庵裡的對聯“庵門常掩毋忘世上苦人多”,是弘一法師寫的。
就是韓國瑜常講的那句話的出處。
2
“五店市”保存了許多古宅,下次我還要再來,好好看個幾天,體會古宅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