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過年期間,家中總會採買許多零食、點心,大魚大肉過後,也會產生許多剩食、廚餘。為了減少食物浪費,新北市政府農業局特別請 「 格外有意思 」 團隊與 「 惜食分享餐廳」的主廚們提供一些挑選、處理食材的妙方,將剩食變盛宴、惜食不浪費。今年過年,請大家品嚐一些有別以往、又具意義的年菜 !
惜食第一步 不以貌取果/ 菜
「格外有意思」表示,在採買蔬果時,不論是葉菜或是根莖類,大部分人都會「以外貌」選購,而忽視樣貌比較獨特的蔬果,尤其在物產豐收的時節,似乎有了更多選擇,卻在每一次選擇中,不知不覺讓盛產變成剩食。但外觀的美醜,真的會對蔬果營養價值產生影響嗎?其實歪七扭八、多了幾支腳或是部分殘缺的蔬果,他們與美的蔬果一樣營養、好吃,也都是農夫從這塊土地用心栽培出來的。因此,惜食的第 一步,請大家不要以貌取果 / 菜,只要沒有潰爛、發霉,他們都是好蔬果,請大家用好胃口珍惜這些大地給的禮物!
惜食第二步 剩料變好料 食材第二春
「原粹蔬食作」餐廳提供大家處理下角料、減少生廚餘的好點子 ! 下角料是各種蔬果類的邊邊角角,如高麗菜梗、黃瓜頭、香菇蒂等等,可以將他們切絲後炒冬粉,用高湯煨約 3 分鐘,味道就不會太生澀。最後再以甜麵醬、素蠔油、沙茶醬或辣豆瓣醬等較重口的醬料調味,就是一道素食版的螞蟻上樹,非常下飯 !
冷冷的冬天,是白蘿蔔盛產的季節,團圓飯也少不了這道菜色,但常喝的蘿蔔湯、滷蘿蔔是否已經無法滿足味蕾了呢 ? 處理在地食材的高手「學農 Food 」飯廳與大家分享美味的醃漬小食「馬告漬蘿蔔」,用簡單的鹽、糖、香料,讓食材變幻出豐富不凡的風味,陪伴大家過個好年冬。這道料理做法簡單,將蘿蔔丁先用鹽去澀後,加入糖、鹽、米醋以及馬告(即「山胡椒」,帶有胡椒的強辣但多了檸檬的香氣,是台灣原住民傳統飲食重要的香料)拌勻,冷藏醃漬 1-2 天即可食用,不但讓蘿蔔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餐桌上,更讓盛產的蘿蔔可以長久保存美味 !
「曬太陽洋食館」也提出延長蔬菜的保存時間的方式,如生鮮的葉菜可先用紙包覆後再冷藏;花菜、四季豆則可川燙後冷凍;即使是煮好的菜,也可以將湯汁瀝乾後冷藏 ( 還是須儘速食用 ) 。料理方面,如果剩下的是耐燉的蔬菜,可以用洋蔥爆香,加入打成泥的番茄以及海鮮或肉塊,做成義式燉菜;乾性的剩菜、剩肉,也可以切碎後,以美乃滋調味,加入飯、海苔做成飯糰。雖然延續食材生命與料理剩食的方法很多,不過還是吃多少買多少,建議民眾量力購買。
惜食第三步 惜食手冊 方法全都包
另特別將 「惜食分享手冊」電子化,供民眾下載參閱,內容有惜食分享餐廳資訊、食材保鮮術與惜食料理食譜,邀請大家在新的一年,認識惜食精神、支持惜食運動,人人都能夠成為 「 惜食達人」 !
農業局長李玟也藉雞年主題呼籲,要杜絕殺雞取卵的生產模式,諸多政策如限制海洋漁蟹捕撈大小、農地休耕輪作、禁伐天然林等,都是希望自然資源能夠永續提供人類惠益、不要一次被消耗殆盡的措施。而對於一般民眾來說,最容易做到的事情,就是珍惜眼前的各種食物、食材,讓資源不要浪費,大家攜手積善積福,秉持惜食、分享的精神,就從金雞年開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