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障者炎清「電梯事件」引熱議與關懷

  【新北市訊】罹患精神障礙的炎清3年前因在社區電梯內被一位媽媽推著娃娃車壓到腳,當下引發他一連串的思緒:「她是看我沒結婚沒小孩,故意的嗎?」強叔說他想太多,勸他吃藥,他反駁道:「難道我被壓到腳,還要我去吃藥?」新北市慈芳關懷中心將「電梯事件」設計成互動式展覽,由觀展者決定要幫象徵炎清的透明人餵藥,或是在他身上綁上粉紅絲帶,以表達理解與關懷。這項展覽在新北市立圖書總館3樓展演時引發熱議,慈芳決定搬回位在土城的中心作為常設展。

炎清重製3年前在電梯內遭娃娃車輾腳的畫面  這事困擾了他3年  右邊是觀展者有投藥  更多的是綁上理解的粉紅絲帶

心理衛生社工專家萬心蕊(左)與社會局副局長許秀能(右)鼓勵炎清(中)走出電梯事件

  社會局長張錦麗表示,新北市慈芳關懷中心是由市府委託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所成立,也是全台第一家取得國際認證的會所,專為精神障礙者提供服務,採取會員制,希望社會大眾對於精神障礙的朋友,能多理解、包容並接納,讓他們能夠在社會的關懷下,逐步康復,重新出發。

  慈芳關懷中心主任謝佳蓉表示,中心在今年七月受到故宮邀請,與四位當代藝術家,在台北市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攜手合辦「#有精神」展覽,共有6大展區,藉由藝術發聲,連結歷史文物與現代個人經驗的關聯創作,受到社會各界的矚目,其中光「電梯事件」就累積203則留言回應,讓中心會員與社工同仁受到大力鼓舞,因此將部分展區搬回圖書總館展演,從20日展到25日,引發觀展者許多深思和回饋。

  謝佳蓉說,像有位小姐在展區觀看許久,在留言簿寫下電梯事件令她回想起20年往事,當時也是一件意外小事,母親卻認為受了傷害,因此生她的氣,甚至生家人的氣,但她想說的是當時自己年紀小,不懂事也不小心啊,結果這事一直擱在心裡頭長達20年,直到觀看電梯事件才讓她釋懷。

  康復之友協會常務理事、同時也是專研社區心理衛生的東吳社工系副教授萬心蕊表示,精神障礙者為何一生了病,就無法回到社區或學校正常生活,這是令人非常沉痛的事! 社會和心理衛生相關體制需要更多的變革,如新北市政府十多年前即率先提供會所,讓精障者在復元過程中有更友善和接納的環境。慈芳10多年來藉著日常生活,平權地與會員作伴,一起掃廁所、上菜市場買菜、處理行政文書,並將日常遭遇,透過藝文進行創作,走進社會面對大眾,希望一起去污名化,讓社會更加理解和接納,也讓精障者展現自己的生命意義。

  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副局長許秀能在展覽期間曾到場鼓勵,她表示精障者長期被歧視,其實精神障礙就像三高等慢性病一樣,需要定期服藥、關懷陪伴、追蹤輔導,市府在土城區中正路18號公有市場6樓設有慈芳關懷中心,提供個案管理、諮商輔導、過渡性就業服務等,同時慈芳也是精障者社區關懷據點,對精障長輩也會提供適切的福利服務,服務專線為 82621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