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衛生局:預防孩子網路遊戲成癮

  【本報訊】107年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網路遊戲成癮(Gaming disorder)」納入精神疾病。國家衛生研究院指出,全國10-18歲青少年玩家約3.1%網路成癮,換算新北市為1萬多人。新北市政府衛生局長陳潤秋呼籲家長和老師務必及早預防、因應孩子過度使用網路以避免成癮。若認為孩子疑似成癮或同時有其他身心疾病如憂鬱症、自閉症及過動症等,即應尋求醫療專業協助。衛生局亦在官網設立網路成癮防治專區(https://reurl.cc/Qp7DAp),歡迎家長、老師查詢參考。

「網路遊戲成癮」於107年被世界衛生組織納入精神疾病

  臺灣網路成癮輔導網主持人王智弘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沉迷網路主要有社交焦慮、憂鬱、低自尊、無聊感、神經質、課業壓力(特別是課業挫折)、家庭功能不佳(尤其是親子衝突)、人際疏離、敵意、與衝動控制不良等,稱為網路成癮十大危險因子。因此,處理方式不可一視同仁,一定要透過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同時調整上網行為,才能標本兼治。
自稱是第一代「網路兒童」的戴羽晨社工師說,預防網路成癮最重要就是協助孩子建立「優先次序的生活習慣」,然後做好「時間管理」。比如10點就寢,而倒垃圾、吃飯、做功課加起來要2小時30分,那麼從六點半開始做這些事情就游刃有餘了。曾任臺大電競社前社長的戴羽晨強調,網路成癮是現實生活不愉快的結果而非原因。最忌諱驟然禁止孩子使用網路,絕對會讓孩子生活頓失重心,造成無法挽回的結果。

若認為孩子疑似成癮,即應尋求醫療專業協助

  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副院長馬景野指出,網路遊戲成癮是指過度沈迷網路遊戲,並逐漸減弱自身行為的控制力,且嚴重影響正常生活,相關病徵至少需連續12個月。成癮高風險兒童、青少年也常罹有包括學習困難、情緒焦慮、社交畏懼;身體活動不足,不健康飲食;睡眠剝奪、攻擊和抑鬱行為;視聽力或肌肉骨骼和心理社會功能問題。若已成癮,可向開設網路成癮特別門診的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或醫院精神科尋求專業協助。

  當孩子因為網路開始影響到生活及課業,蘆洲國中輔導組長錢雅婷以自身輔導經驗提供家長「三不一要」的建議。即不要威脅孩子、不要強硬動手(剝奪網路)、不要自己也網路沈迷,以及要有耐心的陪伴。她說,任何能力都是一步步養成,而非一蹴可幾。研究指出,要養成一個習慣至少須練習21天,所以要做好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

  錢雅婷老師舉例,例如要讓孩子12點前就寢,家長從「還有半小時就要關機囉!」接著每隔10分鐘提醒一次,最後到55分時再提醒。時間到若孩子說「遊戲還沒結束」時,家長要記得「三不」耐心問問孩子「還要多久?好,那我們就延10分鐘」,這時家長可以在孩子身旁做些家事,到5分、8分、9分,逐步提醒剩餘時間,藉此重建孩子的時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