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110年通灣社區戰地文化活動,於10月31日下午1點,以通霄鎮慈后宮為多點中的據點、辦理第一屆戰地特色行銷推廣【一日遊】活動 ,今年以【通灣五藝傳四海、觀天動地震八方 】為口號【五藝】 木雕、木工、舞蹈、編織、武轎 ,為根本【戰地文化】為主軸, 將15個雕堡機槍堡歷史故事元素創設戰地模擬系列 ,五管竹筒炮 、雙台雙管白鐵管炮、 竹氣槍 、步槍、 手榴彈、 迫擊砲彈、 航空母艦冷盤等等, 再將海提哨所彩繪。讓導覽人員、 領隊工作人員、 均著上軍裝, 戴上軍帽,隊長背上值星帶, 雄赳赳氣昂昂 一絲不苟以安全為主己任讓體驗的旅客們安全的再度將記憶拉回當兵時的深刻回憶,沒有當過兵的軍事迷、女孩們、小朋友們體驗當兵的甘苦與樂趣。
一日遊的行程裡包括導覽解說慈后宮的沿革現有地理環境的特色, DIY 棧板木椅組裝彩繪, 生態解說黑翅鷹、 貓頭鷹 、大冠鳩、 有機生態植物昆蟲解說 ,接著是雙管白鐵管炮紅白對抗賽比距離與準度的競賽配合手榴彈的投擲體驗,接著集體前往海邊欣賞剛好日落的夕陽美景,重頭戲在海堤上哨所旁海浪邊體驗與其他週邊社區農產商品組成的【戰地風味餐】想象四周火把環繞聽聽海浪風聲看著優美夜色聽著戰地歌曲,最後的火把百人巡護體驗,完成一日遊的特色之旅, 希望能夠帶給不同年齡層遊客深刻的印象回家後還想再來。

曾耀宗理事長指出通灣社區是木雕大師的故鄉 朱銘、康木祥都是國際知名的大師、加上15座碉堡機槍堡的特色,有助於現有農業的不景氣發展得以重生,如白蘿蔔也可以成為碉堡內的窖藏蘿蔔乾,讓休耕土地持續增加的通灣能改種有價作物。 轉型成為未來的商機。

通灣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曾煥昇表示 通灣社區現有多位的木雕創作者都保有珍貴技藝,未來也可將轉型為公共藝術製作,可以將通灣濱海林區或休耕地改變為雕塑公園,發揚雕刻原鄉,吸引各界遊客前來消費體驗, 增加社區經濟,讓社區年輕人有回鄉就業機會。社區也相當重視雕刻技藝傳承,培育雕刻技藝的新一代,也是社區未來的重要任務。

本次戰地特色行銷推廣活動,感謝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的農村再生計畫,支持通灣社區發展協會,得以盛大辦理文化特色產業活動,讓更多人認識通灣社區。
活動相關訊息可以在搜尋苗栗縣通霄鎮通灣社區發展協會
獲取最新活動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