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日前在縣內公館鄉台灣油礦陳列館舉辦「逆時光尋油人─石油產業聚落口述歷史座談會」,會中邀請資深中油人分享上山下海的採油歲月,透過故事帶領我們回到那段輝煌的歲月。
公館鄉出磺坑在西元1861年(清咸豐11年)發現台灣第一口油井,甚至是全世界第二早有油井記錄的地方,只是這段採油歷史鮮為人知;因此,文化部、苗栗縣政府、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辦理「出磺坑歷史現場活化發展計畫」,除了將有形文化資產維護後重新再現、也將無形文化資產記錄並傳承,再現出磺坑土地與居民共同生活的歷史記憶。
座談會屬於出磺坑活化發展計畫裡的「石油產業群口述訪談暨影像記錄拍攝出版」子計畫,委請台灣電視公司負責影片製作,自前年10月開始拍攝至今,歷時8個月,訪談超過50為中油現任與退休員工、家屬、苗栗石油聚落居民以及學者專家;拍攝地點除了苗栗出磺坑外,還有錦水礦場、竹東礦場等地方,完整記錄苗栗石油聚落的興衰史。會場中除了播放紀錄片,也邀請了上個月甫退休的台灣中油公司督導曾弘志、苗栗中油退休人員聯誼會理事長黃錦福、曾擔任中油鑽井技術員以及中油公司專案稽核師張世俊共三人聊聊石油聚落的點點滴滴,並有苗栗縣政府副縣長鄧桂菊、文化觀光局局長林彥甫、苗栗縣議員湯維岳、許櫻萍等多位貴賓出席,一起聆聽這段被逐漸被淡忘的點點滴滴。
座談會中燈光暗下,放映著老油人們口述尋油時光的過去,帶我們穿越民國三四十年間,挽起袖子拚經濟的年代。中油退休督導曾弘志分享出磺坑石油聚落當年24小時日夜不停歇的鑽井歲月,那時出磺坑因為掘井探勘形成一個小聚落,而繁盛的景象與通宵達旦的點點燈火,讓當時出磺坑享有「小香港」的美譽;而曾任採油第一線的鑽井技術員張世俊則分享著鑽油時的心路歷程,敘述當時考進中油後必須面臨登高井架,有懼高症的他是敘述著自己心裡的轉變,從一開始咬牙苦撐、後來工作勞累的辛苦、到完成採油的艱鉅任務的快樂心境轉變的歷程。另外,中油退休聯誼會理事長黃錦福也回憶著任職探採事業部時,前往台灣各地探採石油長年離鄉背井的心情與印象深刻的事件。
副縣長鄧桂菊於會中也頒發感謝狀感謝受訪的老油人們,感謝他們為台灣經濟與石油發展奉獻一生,也感謝他們協助共同留存這段寶貴的文化資產。鄧副縣長並表示,透過出磺坑活化發展計畫,期盼讓苗栗諸多採礦設備、宿舍建築群以及老油人們的口述歷史等這些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得以保存與傳承,讓在地居民以在地文化為榮、也讓縣外的居民得以走訪山城探幽歷史時光。